《四库》之于道家思想浅析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余媛
[导读] 道家是诸子百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
        摘要:道家是诸子百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时至今日,依然有众多学者为之倾倒,并且尝试着从道家学说中汲取为人处世之“道”。然而,在《四库全书》中道家却被排斥为外学,并将其置于子部的最后部分,这其中的缘由反映了清朝初中期的社会氛围与学术思想。
关键词:四库;道家;道教;儒家思想
道家,诸子百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在每一个时代里,都留下了属于它的烙印。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秦汉时期的黄老之术、魏晋时期的玄学、隋唐时期的重玄学,乃至于明代的心学,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扬并且发展着道家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有众多学者为之倾倒,并且尝试着从道家学说中汲取为人处世之“道”。
        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融合发展上看,道家的自然哲学补充着儒家的伦理哲学。“道家那种反传统的思想及其怀疑批判的精神有力地冲击、否定着传统意志与僵死的官方哲学。”[1]在文学上,道家自然浪漫的文艺思想涤荡着宗经崇儒的文艺观。而在治国理念上,道家的“无为而治”给予天下子民休养生息的空间。由此可见,道家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然而,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道家却被排斥为外学,并将其置于子部的最后部分:“二氏,外学也,故次以释氏到家终焉。“[2]何以有如此重要地位的道家,在《四库》中被置于如此低微的位置?
一、清朝统治者以儒学笼络汉族文人
清军入关之后,在统治汉人的前期,国内民族矛盾一度愈演愈烈。“历史造成的许多矛盾的积累,有些人受到了直接损害,有些人又怀有间接恐惧。所以一听到清军入关,民族矛盾立刻尖锐起来。”[3]
        清朝政权之所以能迅速巩固起来,得益于其文化政策。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尊崇儒学,虽然统治者本身不一定由衷钟情于儒学,但儒家学说确有益于教化与强化统治。因而,当时被称为儒学之正统和圣学之标准的理学,受到了清朝前期统治者的大力扶持。理学之所以得道大力提倡,是因为“程朱理学从‘天理‘高度肯定君权,将人伦视为天理,又以人伦之父子比附君臣,将君臣上下之分称为定理,为皇权之巩固提供大量理论支持。“[4]而乾隆皇帝攥修《四库全书》,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表示其对汉人所尊崇儒教的重视和尊重,并以此举来笼络汉族文人。
二、清代汉族文人寄望于儒学
明朝灭亡,明代遗民中有不少文人对已有的文化进行反思。“其反思之结论,是将明朝之灭亡归因于思想之混乱和道德之堕落。”[5]眼看清朝的统治大局已定,复兴明朝已归于无望,隐居山林又须付出生活贫穷困苦的代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挽救天下的希望寄托于积极入世的儒学,以儒学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撑。
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所倡导的亦是具实干性的儒家精神,他们鄙视不切世用、虚无缥缈的高谈阔论,他们“要求实际行动,不要空谈,要求把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获得实际效果。“[6]
三、尊儒势必贬道
儒家思想主张入世与功名进取,道家思想则主张出世与逍遥自由,这两个学派迥然的主张使得它们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各执一端。

从整个中华文明推进的历史进程上看,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实现了相溶与互补,给中国思想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了活力。”[7]然而就某一时代来讲,特别是在一个专制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势必在诸子百家中择一家学说大力推行,以利于其统治的稳固。有如秦始皇之于法家思想,汉初文景之治之于道家思想,汉武帝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初年,统治者以有益于教化与强化通知的儒家思想治国,因而将道家思想斥为外学,这样的思想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中显露无遗。
四、道家与道教的有意杂糅
“道家”是诸子中的哲学学派之一,而“道教”则是打着黄老旗号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派别,它将自己的源头系于黄帝、老子,事实上民间的巫和巫术,才是道教的真正源头。
从道家与道教对老子的不同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作为哲学学派的道家将老子视为有生有死的常人,而道教则将老子当作神灵来崇拜和信仰。可见在道家学派中,人们对道家的代表人物怀着敬仰,就如我们今日对贤者的尊敬;而在道教中,人们对老子更多的是一种神灵式的崇拜。
刘歆在《七略》中,将道家与道教分开为录:一个称“道家”,而另一个称为“神仙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也是同样的分法。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区分,道家和道教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由于方士们附会“黄老”,宣扬道教由来已久,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关系也就渐渐密切起来,以至于后来不仅道教自称为“道家”,世人亦称其为“道家”、“老氏”。
《四库全书》的编修,由“戴震主持经书,绍晋涵主持史书,周永年主持子书,纪昀主持文集。同时网罗当代名儒大师王念孙、任大椿、俞大猷、翁方纲、朱筠、姚鼐、卢文弨等人参加具体编辑工作。“[8]如此众多学术精英汇聚编纂《四库》,何以辨不出道家与道教之别?
事实上,《四库》的编纂者并非不明道家与道教之分,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的做法,是编纂者有意之为。清军入关之后,清初民间的秘密宗教与民间反清起义此起彼伏,他们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活动,而这些民间宗教的渊源就是道教。可见在当时,“道教”被视为何等危险之物。既然道教打着“黄老”的旗号由来已久,“道家”与“道教”便被合而为一,斥为外学,置于《四库》子部之尾。
对乾隆皇帝纂修《四库》之举,历来都是毁誉参半。此举一方面保护了众多书籍,另一方面也将有碍于清朝统治的文献消除殆尽,销毁的书籍数量与《四库》收书之数几欲持平,因而也有人认为这是书籍的空前浩劫。而是非功过,自有人评说。
参考文献:
[1]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第13页.
[2]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第84页.
[3]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第38页.
[4]李明军:《文统与政统之间: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学精神》;齐鲁书社,2008,第7-8页.
[5]李明军:《文统与政统之间: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学精神》;齐鲁书社,2008,第11页.
[6]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第133页.
[7]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第13页.
[8]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2005.第137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