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学情
(一)教材解读
《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建议,一次又一次地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文中有四处写到青蛙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是本文朗读指导的一个重要训练点。整个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孩子在识字、朗读中积累语言,并感悟:美是要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的。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并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和合作的能力,但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在情境对话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运用等语文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用联系实际、结合语境理解“绿茵茵”“灌足”等词语的意思,会写“蛙、破”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动物对青蛙说了什么话,青蛙又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此为教学重点)
3.通过读演结合,感受泥塘前后发生的变化,理解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感悟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劳动创造的。(此为教学难点)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图片激趣
在黑板上通过图片、简笔画逐步丰满不断变化的泥塘,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青蛙辛勤劳动的过程。
2.读中有悟,习得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个灵动的课堂,多种形式的对话朗读让学生悟得规律,如在学习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过程中发现给别人提建议的窍门等
三、多元阅读,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在上节课我们知道:在遥远的田野里,有一只小青蛙。他想住进大城市里,不愿意住在烂泥塘,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了没?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语言设计,将学生快速的带入课堂中,为此节课的学习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整体回顾,开掘语言表象
低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借助词语,以词带句,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因此:在此环节,张老师出示第一课时学过的词语,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用上学过的这些词语,说说前五个自然段讲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生回顾了青蛙卖泥塘的起因和第一位客人老牛买泥塘的经过,为语言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多元阅读,丰富语言形象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张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来指导学生层层研读。
环节一:通过朗读、感受语言,学习野鸭的“先扬后抑”
(1)经过青蛙第一次的改造,泥塘周围有什么变化?接着随文学词“绿茵茵”
(2)看着绿草如茵的泥塘,青蛙的吆喝声更大了——(手势)“卖泥塘喽,卖泥塘!”
(3)瞧,这叫卖声引来了第二位客人,它是谁呢?(生:野鸭)请你自由大声的朗读第6—8自然段,回答这两个问题。
(指PPT)通过这两个问题,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发现了野鸭说话的方式和老牛一样,先夸赞泥塘,再提出建议,这样的方式,很让人接受。
(4)听了野鸭的建议,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朗读,学生发现这是一只做事情很认真的青蛙。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角色语言,感受提建议的方式,为后文自由练习对话做好语言铺垫。
环节二:自主开放、情境对话,体悟青蛙的“勤奋努力”
(1) 经过第二次的改造,泥塘周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灌满了水。)随文识字,学习“灌”字。看着灌满水的泥塘,青蛙自信满满,又开始吆喝起来了!——(手势引导学生)“卖泥塘咯!卖泥塘!”
(2)小青蛙,你们吆喝得这么起劲,泥塘一定卖出去了吧?(没有卖出去)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读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3)接着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动作,将学生带入青蛙卖泥塘和小动物给青蛙提建议的对话情境中:
①(师做呼扇翅膀的动作)小鸟小鸟,你为什么不买我的泥塘呢?(生:这里缺点树。)
师:你能学着老牛和野鸭讲话的方式,给小青蛙提提建议吗?
师:小青蛙,你听了小鸟的建议,你是怎么想的?
(小蝴蝶跳着舞也来了)蝴蝶蝴蝶,你为什么不买我的泥塘呢?
【设计意图】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小鸟和蝴蝶的对话练习,引导学生按照老牛和野鸭说话的方式提建议。为环节三通过想象表演对话提供模仿的范例。
环节三:激发想象、表演对话,唤醒语言生命力
(1)哇,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也来了!他们会对青蛙说点什么呢?青蛙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扮演一种小动物,学着刚才老师的样子,加上动作试着说一说、演一演。
【设计意图】接着,教师让跃跃欲试的小朋友上台,活化了阅读内容,动化了阅读过程,趣化了阅读形式,使学生在充满情趣活动中,获得语言的深切感受。
环节四:扩充想象、练习巩固,总结青蛙的“丰功伟绩”
听了这么多的建议,小青蛙都做了什么?请你在第10自然段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边说,老师边贴板书:茂盛的大树在向你招手呢、娇艳艳的花朵破土而出啦!小房子也建好了!此时,通过邀请学生协助老师贴板书,甚至衍生出来让学生画一画那条通往城里的道路,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感受烂泥塘变好的过程。接着将小青蛙做的事情在课堂作业本中记上一笔,通过巩固练习,学生不知不觉中发现小青蛙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感受到它的勤劳。
(四)联系生活、练习“吆喝”,感悟升华主题
看着这么美的泥塘,青蛙又忍不住地吆喝起来了!(手势——卖泥塘咯,卖泥塘)青蛙还吆喝了什么呢?
①第一次:请学生看着板贴帮青蛙吆喝
是啊,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大树,有绚丽多彩的鲜花,有绿茵茵的小草,有清澈见底的水塘,这里真是山清水秀,生机勃勃啊!
②第二次:请学生加上动作帮青蛙吆喝
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里多好啊!
③第三次:请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帮青蛙吆喝
【设计意图】通过进阶式的三次不同形式的帮助青蛙吆喝,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激发出学生的语言创造潜能。接着借助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再来夸一夸这个好地方,接着:教师跟随学生的朗读戛然而止,顺势抛出疑问“说到这儿,青蛙……?”“小青蛙为什么愣住了?”并进行追问“小青蛙为什么不想卖了?”“你喜欢这样的小青蛙吗?为什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却水到渠成的一一揭示出课文的思想主题——原来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啊!至此本课的人文主题已落实,难点已突破。
(五)扶放结合,扎实书写练习
请你学着勤劳的小青蛙的样子,用自己勤劳的小手,写一写这两个生字。通过“一看二说 三临四写 五评六改”学习“蛙”、“破”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并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课堂由动到静,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