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赵爱华
[导读]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占据空间吗》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能力目标: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占 据空间。
难点:用对比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会发生变化。
        实验内容设计:
1、帮助小乌鸦喝水
2、一张纸的奇遇
3、对比实验 验证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变化
实验方法设计: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演示法4、制作法
        说教学流程
  本课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第一部分探究活动:帮助小乌鸦喝水
2、第二部分探究活动:一张纸的奇遇
  (三)对比实验、深入探究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采用播放多媒体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这样做有三个作用:1、激趣 2、具体化“占据”空间这个概念
3、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这样就进入了第二环节的教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的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的探究活动:帮助小乌鸦喝到水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假设空气占据空间——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结论。
        提出问题:空气是占据空间的,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加入更多的“空气”来帮助小乌鸦喝到瓶中水哪?
        在此老师给孩子们提供实验用的材料,两根吸管,一块橡皮泥,半瓶子水,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让水从瓶中挤出来,不倾斜瓶子,不挤压瓶子,不用吸管吸。
        如果孩子们一时想不出,老师可以提醒孩子们平时喝饮料的时候,有没有通过吸管把空气吹进去的时候,会发现什么?
        待学生说出方法后,我就请两个孩子,来制作出小乌鸦喝到水的装置,这个过程,老师在旁边指导。同时让全班同学观摩他们的制作和演示。
                再让孩子们说一下橡皮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会想到是阻止空气从瓶口出来。
                 由于橡皮泥易干,操作麻烦且不可以反复利用,我给橡皮泥找到了替代品。那就是瓶盖。
                实验做完之后,我让孩子们来,相互讨论,说一说,我们是用什么来占据瓶子的空间让小乌鸦喝到水的。孩子们会说到,是我们吹进去的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从而把水从瓶子里面挤了出来。
                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引导: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部分的探究活动是:一张纸的奇遇(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的实验)
        科学结论的得出,如果仅仅进行一次验证,往往是不科学的,接下来,我们为了验证空气占据空间还可以进行实验二,“一张纸的奇遇”。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老师会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猜测纸巾会怎么样?这样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始终带着高昂的情绪去探究。
        当他们看到纸巾并没有湿的时候会感到惊讶和好奇,同时他们也想自己一试身手。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出示实验要点让他们来学习。


        对于实验要点或者说温馨提示的处理有三种方式:
1、老师读学生听
2、学生齐读或自读
3、生默读或齐读,再由老师提问检查
通过不断的尝试,第三种教学效果最好。最有典型的教育意义。
我采取第三种,让学生默读,然后再提问他们。
        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肯定会有个别同学不能成功,那他们可以多做几次。
        老师就此次的实验结果提出问题。
                这个纸巾为什么没有湿?纸一般到了水中是会湿的,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什么?
        孩子们会思考,纸没有挨到水,对,没有,为什么,中间有空气的阻隔,所以纸巾没有沾到水。实验二再次证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老师再次总结: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我们验证了我们的假设是成立的,空气是可以占据空间的。
        第三个环节:对比实验,深入探索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时候和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由此把问题引向深处,继而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注射器开展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在实验之前,先让有经验的学生对注射器基本构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开展此项探究活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友情提示学生在两次实验操作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以保证实验公平。同时,还要提示学生防止空气从注射器管口跑出,不要用太大的力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可以请学生对注射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思考,教师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加深认识。这是物质概念的一次升华,让学生尝试着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只要认识到组成空气的粒子的间距发生变化就可以了。
        最后让学生填写水和空气的比较的结果,完成教材80页最下方的维恩图。水和空气的维恩图是重要的评价学生科学概念发展的依据,收集学生的图表并且反复多次使用,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寻找空气占据空间和利用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变化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让学生能够解释其中的原理。学生对原理的解释不做过高的要求,能说明问题即可。
        通过这部分的内容,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由学习引向生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体现了教育要以人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和科学组的其他老师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我们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经过认真的备课和研讨,做出的一节实验课。尽管这样,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这节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本来应该让学生画图展示空气占据的空间为什么变化时,在这节课就做了简略处理!
                         2、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明显不足。
        自我评价:
        1、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3、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总结
附板书设计:
                      6.空气占据空间吗
               占据空间
        空气 
               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