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最难的任务之一。师生每每谈到习作教学就会苦不堪言,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学生的习作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新时期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同时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性,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以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成为习作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想象思维发达的优势,培养习作创造力。本文结合四年级习作教学对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一个重视“知识传递”的结果。由此还决定了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是习作教学的主体。为了使学生能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来,有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
(一)密切联系生活,写出真实感受
在习作教学中,每次下笔前总有些学生抓耳挠腮,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习作素材。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也为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习作教学与生活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受,并将积累的生活化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在教授主题为“写观察日记”“生活万花筒”“记一次游戏”等习作时,教师就提出了具体的观察要求,不但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还促使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生活,为他们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积累,习作是输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尝试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读写结合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如在教授《蟋蟀的住宅》等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在电教设备上播放昆虫的图片与视频,在此基础上认真指导阅读名家名作,学习描写动物习性的技巧。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昆虫,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方式等。通过阅读教学以及实际观察,让学生了解昆虫等小动物,学习写小动物的相关技巧。
二、乘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孩子们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去,但常常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积累与习作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我们要引导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自由创作的天空中。
(一)发挥想象,让学生成为自己习作的主人公
小学生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想象,以此来达到培养习作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在主题为“生活万花筒”的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自己习作的主人公,然后进行假设,思考自己如果是主人公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在假设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进行各种猜想,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为提高习作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如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到与北京天安门有关的内容时,会使用多媒体等电教辅助设备播放天安门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欣赏天安门广场的景色,并鼓励他们说出其与自己心目中的天安门广场景色有何不同。在大胆讲述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通过语言描述物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加强直接的感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转变“知识传递”的理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与审美水平上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联结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情感;通过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希望本文为改善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巧锋.习作教学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2018(09):19-20.
[2]阙朝乾.论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