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中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疑、品、比、迁”这四个环节的合理组织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为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如何将“四段式”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四段式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此,“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为此,教师应对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并不断对相对应的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使该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的发挥。
1.激发问题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提倡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因此,在四段式教学策略中,“疑”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原著《水浒传》,从内容特点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是有些差异的,并且有些内容是学生不了解的。于是,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电视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而且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之后,我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1)分析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及其社会意义。(2)分析文中细节描写与景物描写的作用。接着,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辅助下进行了文本阅读,并进一步提炼了知识疑问。最终,通过这一过程,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组织文本赏析
“品”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聚焦的核心问题。在语文学科中,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对文本内容的赏析。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自主性的品读。同时,尽管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任何干预。相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并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交流,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品读。
同时,我利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点拨:(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别里科夫的“套子”的特点进行了描写?为什么别里科夫要将自己装进套子里呢?(2)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态度是怎样的?文中讲述了哪几个典型的事件?(3)别里科夫的结局是怎样的?文章的结局预示着什么?接着,学生结合问题进行了思考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3.引导对比鉴赏
教师应该明白,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本材料。但是,从教材内容来看,知识容量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本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感悟。
如:《祝福》这篇文章刻画了“祥林嫂”这一底层人物形象。而对底层人物的描写是鲁迅文章中的一大特色。于是,完成课文内容的教学之后,我引入了《故乡》、《阿Q正传》、《离婚》等文章。这些文章中出现的闰土、阿Q、爱姑等,都是鲁迅笔下典型的底层人物形象。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这几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文章中蕴含的相似的深层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最终,通过对文本材料的对比分析,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4.促进迁移体验
当前的教学活动提倡以课堂为发散中心,将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中。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与社会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更需要进行学习活动的迁移。为此,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如:通过《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观察本地保留的古代建筑或者地标性建筑,然后分析这些建筑中的哪些部分体现出了课文中描写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最终,通过这种实践性和生活化的学习活动迁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疑、品、比、迁”的四段式教学策略逐渐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并且要掌握具体的实施手段,同时要及时优化和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宗妮.浅谈提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8,(3):188.
[2]程晓玲.高中语文"三段四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简析[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