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就简单探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引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核心与作用
思维导图指的是将教师所讲的内容通过网格化图表呈现出来,形成清晰的相互关系脉络,辅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内容的全面性。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涵盖所有的逻辑关系和思维节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功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脉络;二是,逻辑关系的准确性。思维导图既要保证知识点的对应,还应该有一定的延伸,基于准确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而逻辑关系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引导错误;三是,复杂关系的表征性。对于一些逻辑关系比较复杂的知识,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梳理方式,在确定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用教学语言来替代简单的线性关系,以此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提高学习效率分解知识内容
思维导图是依据大脑的自然规律,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枯燥的信息转变为相应的组织画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知识点比较零散,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有效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到描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内容。学生很快就发现,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分别描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2]。接着,要求学生去寻找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民俗特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热爱土地等民俗特点的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整理出关键词语,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可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写作构思。
2.构建知识层次,拓展学习思路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梳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点呈现在网络图形上,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各个知识点,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图,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杨氏之子》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解读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绘制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复习和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紧密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和认知规律来合理设计思维导图,将每一个讲述的关键点都可以描绘清晰,与学习资源建立联系。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在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在教师详细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总结课堂知识[3]。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观察思维导图的前提下,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用图形来概括一下草原的美。在学生编排绘制思维导图前,需要先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构思和主题等关键点,利用绘制羊群、青草、舞蹈和蓝天来展现出草原的美,通过这个编排绘制的过程,学生更加了解草原与蒙古族,加深了对其的美好印象。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合理进行运用,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荣华, 武家浩.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8(61):67-67.
[2]张升美.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6.
[3]姚琪. 嫁与春风还需媒——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好家长,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