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只是单纯的阅读,不能深刻的感悟铭记文章的内涵,通过用意境分析法来优化语文阅读,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到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行。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意境分析法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意境分析法;语文阅读
【正文】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涉及面,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意境就是指借形象表现心境,托心境于形象之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借意境分析法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充分合理的运用意境分析法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意境分析法的作用
阅读可以让学生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涉及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意境分析法,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赏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增加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补自己所不擅长的方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补充了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的素材,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清楚阅读的影响力,这是教学中非常有益的一方面。但是在这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问题列下。
2.1阅读材料参差不齐
在如今的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也越来越多。但是这样致使学生分不清哪些读物是质量好的,哪些是读了无益的,使学生烟花缭乱,导致学生的阅读偏离了正确方向。这样非但没有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2阅读不深入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没有做好合理科学的安排。学生在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深入的去了解学习文章的内涵。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出现辞藻堆砌、中心思想不明确、欠缺活力等问题。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积极性。
三、意境分析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深入文章意境,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中国的传统文学有一种以含蓄为美的审美方式,然而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只是简单的阅读分析是不能深入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利用意境分析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作者写文章时的所思所想。比如说,在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就可以运用意境分析法,为学生营造画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这样更加帮助学生了解体会这片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还有作者对文章中奥楚蔑洛夫丑陋面目的讽刺和批判。当然如果学生只阅读,理解字面意思,也能了解到契诃夫文章中风趣幽默的艺术技巧和频繁的细节描写。但是,学生却难以体会到作者揭露批判这个封建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面貌。
3.2利用意境分析法提升古诗文赏析能力
古诗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一大教学难点。有两大方面的原因,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文言文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匮乏。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绞尽脑汁也只能理解作者所写的表面意思,而不能真正的所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就可以运用意境分析法,帮助学生对文章掌握的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掌握文章的内涵。举例,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意境分析,作者范仲淹通过被贬之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两种不同情怀进行分析和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同时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只有对这一意境的详细分析,才能体会文章中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3.3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意境分析
在教学到有关风景、诗歌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意境分析。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文章中的意境,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举例,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或者放映黄河波澜起伏的图片,来产生强烈的画面感,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黄河的英雄气势和它那桀骜不驯的血性,还有作者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雄伟壮志。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教师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还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合理的利用意境分析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熏陶学生的情操。但是,在运用意境分析法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意境分析法合理运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梅花.利用意境分析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