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初中语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迈入到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亟需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转变单方面传输的教学倾向,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然而,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仍被运用,不仅造成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低下,还影响甚至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积极转换思想观念,改进、优化与革新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换句话说,情感教学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策略。有一位教育学家对情境教学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你将10g盐放到一个人的面前,那么他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是你将10g盐融于到一碗美味的鸡汤当中,那么他就会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将盐消化掉。因此,教师在情感教学也要注重情境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有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作的主题是关于亲情的,首先我给学生开启了一个话题: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古代有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吃鱼,在冬天卧在冰上面求鱼,这既是孝道的一种体现,也是亲情的一种体现。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什么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吗?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讲述了妈妈背着自己去医院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讲述了爸爸给自己买新衣服自己不舍得穿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写作就会游刃有余了。
二、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基本内容。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适当转变过去统一授课的形式,打破学生之间的个体竞争关系,遵循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其次,教师则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的围绕着同个问题或者任务展开讨论、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互帮互助与合作共进,最终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内容时,本节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课文结构,我组织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课程开始前,我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我再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如下:描写莎莉文老师神态、动作的语句有哪些?莎莉文老师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任务下发后,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在各组进行巡回,观察各组的讨论情况,指导各组正确的探究方法。这样一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拓展课外教育,实现德育全面渗透
要实现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的有机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更要将德育向语文课外实践、生活方向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文学沙龙、文学论坛、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陶冶心灵,提高修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观察生活,用语文的眼光、德育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人或事,发现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语文、德育问题,将其作为语文德育渗透的素材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更加全面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我每周都会为学生举行一次课外阅读活动,针对阅读活动,我收集了大量具有德育教学的课外阅读资料,在阅读过程中,我让学生记录阅读中遇到感触特别深刻的句子,阅读结束后,再围绕阅读的主题写一篇读后感。另外,我还针对德育教育,每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德育教育的影视电影、新闻、传记等,以此为学生传达具有正能量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通过拓展课外德育空间,有效实现了德育的全面渗透。
总而言之,加强并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从现实学情出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拓展课外教育等策略的运用,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7(07):50-51.
[2]卢美琼.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