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因为只有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习潜能,获得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初中化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本文将结合现实教学经验,从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课堂氛围和优化教学评价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阵地和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场所,便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的转变,以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彻底摒弃落后观念和思想,直面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引,不断探索科学、创新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推进化学课堂的转变和革新,最终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配合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目的是优化和改善学生间的关系状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深入的探究。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革和创新,在课前准备阶段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们展开充分的互动、沟通,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深度得到不断的拓展延伸、团队配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们经历探索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们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此,笔者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为节省上课时间,笔者提前3分钟来到教室,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小组分好后,上课铃声打响,这时,笔者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们分析一些资料。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提供了学生讨论空间,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笔者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意识则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位,试图在化学教材课本重点难点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精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再运用巧妙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创设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对问题展开思考、分析与探究,深入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需要学生们具有良好的探究能力,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低效。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设置了问题探究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下: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哪些金属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理解展开思考,通过这个探究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们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 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给予教学评价充分的重视,并通过摒弃传统成绩评价方法、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来实现对教学环节的优化。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结果,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促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让学生具备对学习的自信心,更加主动地学习以形成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例如,在教授《酸和碱的反应》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应用,现阶段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适当让学生们独立学习。这个过程结束后,笔者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成果进行点评,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任务。这就需要广大的初中化学教师能够顺应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以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为指引,展开大胆地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以促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进和创新,来优化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最终实现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宗永学.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0):37-38.
[2]王如权.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1(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