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微探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9期   作者:蒲旭彬
[导读]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整体课堂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整体课堂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并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节为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课堂导入的有效实施,首先在观念上重视起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灵活实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心得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整体课堂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对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从课间状态转换到课上学习状态,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的,这一过渡过程的实现主要即通过课堂来完成。概括来说,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够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能进一步引发其课堂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从而促使其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状态,简言之,课堂导入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引出新课,更主要的是要在同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虽然很好理解,但却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就高中数学而言,课堂导入更是必不可少并且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效实施,这是提高和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本条件。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正是其核心意义和主要作用所在。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
        至于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导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基于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不要拘泥成规。这也正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课堂导入的难点所在。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这就使得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一开始就顺利切换状态,以活跃的思维投入新课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导入也就更加要求课堂导入特别的灵活,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对于同一篇课文来说,也并不是只可使用某种固定的导入方式,只要能起到上段中所论述的导入效果,方法上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结合课例来进行较为具体的探讨,以便更好地体会“导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核心原则。
        二、例谈课堂导入的灵活实施
        为了突出典型性,我们在这里以人教A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为例来加以探讨。该节知识侧重基础层面,比较简单,但地位十分重要,单独作为一节教学内容,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学生切实掌握。下面来看该节课堂导入的三种具体方式。


        (一)回顾旧知,以旧引新导入
        以旧引新是各科教学中最基本特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因为不管哪一科知识,都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前后知识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一点高中数学学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回顾旧知而导入不但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新课,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起点,从而有利于其顺畅投入新课学习。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节就属于很典型的案例,因为前一节更学了 集合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本节教学的基础,因此,该节的导入就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如下三个问题:(1)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课题:“通过刚才对上节知识的回顾,我们知道集合与元素之间是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探讨的主要内容……”这样,通过回顾上一节的知识,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出了较好的铺垫,又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简单而实用。
        (二)问题情境,类比生疑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悬念,自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本文课例而言,可以结合知识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类比的方式来达到“生疑”,具体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7,7>3,5=5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呢?”待学生们讨论并作出猜想后,教师再顺势引入课题:“两个实数a、b,应有a>b或a = b或a<b,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或A与B相等的关系.。这一点并不难想到,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通过探究学习来验证这一点,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由此,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达到类比生疑的效果。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并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节为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讨。可以看到,课堂导入其实很简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课堂导入的有效实施,首先在观念上重视起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灵活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讨[J]. 新课程(下), 000(036):P.63-63.
        [2]张海红.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2012(3):298-298.
        [3]王晓.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提炼与升华[J]. 数学教学通讯, 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