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习是发生在课前的教学活动,需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由此引导学生更新知识结构,自主分析数学新知,调整学习状态,以便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学习。从长远角度来说,如果高中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课前预习经验,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可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活动中受益。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丰富课前预习指导活动,稳步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设计课前预习微课、利用导学案工具、开发思维导图媒介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课前预习指导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前预习、指导策略
在过去,数学教学一直都是以课堂活动为中心的,教师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周期内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新知,忽视了课前预习的监督与辅导。但是,数学学科的知识理解难度较大, 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养成过度依赖教师讲解的不良行为习惯,无法真正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设计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丰富的课堂探究做准备,也让学生学会将听讲与探究结合起来,为构建有效课堂做准备。
一、设计课前预习微课
微课是利用数字化碎片视频来组织线上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围绕重难点知识录制完整的微课,然后将其上传到公共网络,高中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灵活利用,由此引导学生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资源来引导高中生自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数学新知,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如在“指数函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微课录制了视频,具体内容是围绕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变动趋势与函数性质这三个知识点展开的,以生活中能够反映指数函数规律的数学问题导入了微课开端,列出了指数函数关系式,再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动态展现了指数函数的函数性质,结合具体的图像运动规律归纳了指数函数的性质知识。接着,笔者就在线上班级群组中上传了这一微课资源,提醒学生自主利用微课预习本课知识,希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如此,高中生就可以利用微课内容来解释数学概念,切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根据个人认知盲区设计课堂学习计划。这样一来,高中生就可以把握住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权,能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利用导学案工具
传统的教案只能让高中数学教师推进课堂教学计划,高中生无法明确了解各个课时活动的学习目标、探究程序等问题,无法真正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进步。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逐步研发出了导学案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虽然是由一线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所设计的,但是根本目的却是要实现导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利用导学案工具来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就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设计了自主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前置性预习作业,以便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首先,在自主学习目标栏目中,学生要通过教材知识分析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多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归纳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能够自主完成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转化任务。在重难点知识栏目中,笔者则以“掌握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转化规律”这一知识点指出了学生可能会产生认知疑问的知识点,希望学生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分析这一数学知识。接着,高中生就可以自主完成前置性预习作业检测任务,一方面是要巩固预习所学,另一方面则要查漏补缺,由此归纳课堂学习重点内容,完善个人学习计划。
三、开发思维导图媒介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左脑、右脑的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包括丰富的图画、符号、线头等形象内容,也包括文字这一理性内容,可以让高中生全面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据此实现学习进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发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自主制作思维导图,由此判断高中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情况,由此判断学情起点。
就如在“幂函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数学新知,使其自主思考幂函数的解析式特点、图像规律、函数性质等多种知识,希望学生可以自主分析数学内容。在本轮课前预习活动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全面整理函数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发多种教学工具来组织课前预习辅导活动有着多种教学优势,比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控课时目标难度、转化师生互动模式等等,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在课前预习时的认知需求全面整合多元工具,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黄龙江.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7):102-103.
[2]徐德明,常海波.基于“学会学习”的高中数学预习问题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3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