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许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不得不引导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地理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不高。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巧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地理重燃学习热情,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形成和谐互动,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上,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大脑的高速运转,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注重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运用地理知识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重要,如此便能产生学习地理的主观意愿。为了能够更好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并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得地理教学与生活无痕地融入到一起。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上课伊始,我激情导入:“节假日的时候大家最喜欢外出旅游。试想一下,如果寒假我们要去自驾游,按照甘肃——陕西——山西——浙江——安徽——广东——海南的顺序行进的话,我们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带什么行李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把学生带回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我一边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一边将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无痕地融入到了生活中,使得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更加投入了。
二、情境问题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关注未知事物最本真的反应。从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他这门课的学习成绩就好很多。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认真地研究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点,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兴奋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相比较枯燥的口头讲述,初中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视频介绍。对此,在教学中,我就将播放教学视频和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运转。
例如,在学习《非洲》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播放视频《物产丰富的非洲》,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大型动物。在视频播放完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从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非洲哪些物产比较丰富呢?你们知道为什么非洲盛产这些动植物吗?”这样,在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的枯燥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生动的有声语言介绍,带给了学生丰富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促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学生就能够深入思考,并顺利地回答问题。
三、问题情境与古诗词相结合
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文学的形式来记录出现过的地理现象,这些对学生进行地理研究起到了有力的辅助作用。不仅如此,将古诗词巧妙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还能使地理课堂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以将与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有关的古诗词拿来,让学生从熟知的古诗词入手去探索地理奥秘,分析地理现象,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感,从而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得以增强。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将问题情境与古诗词相结合,既渲染了地理教学的文化氛围,也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重新审视古诗词。课上,在讲到西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时,我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诗句来提出问题:“诗中提到了“巴山夜雨”,你知道为什么巴山多夜雨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呢?”这句古诗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是大家从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我运用提问的形式给学生以新鲜感,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能够促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并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和巧思,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进而促使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秋红.情景模式有效教学:剖析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6).
[2]李兆瑞.教学观的新变化:基于学习者视角实施地理情景教学的实践体验[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