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中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等理论认知为学习内容,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政治学科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也非常明显,对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简要分析其对有效政治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政治;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增加理论形象性,变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同时还可以密切师生互动,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规划和科学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
一、案例选择,要做到结合学生特点
案例选择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不仅要和学科理论知识点连接起来,还要考虑学生的阶段特征和兴趣爱好,从而切实把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中来,这样才能为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选择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其针对性和典型性,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老套,脱离当今社会生活的实际状态,进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理解程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案例选择,必须做到课本理论和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指导生活。
比如在哲学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列举学生生活中发生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例如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给自身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对他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受影响的人们生活轨迹的变动又会再向其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又比如教师可以选择食物链的案例进行引导,把植物、动物和人类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概括进来,进一步明确联系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如此一来,普遍联系的道理也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这种生活化、情景化的学习模式在有效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广泛的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同时认知经验也都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把当下发生的时政热点或者学生周围的真实事件进行整理编纂成教案,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也做到了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教育目的。
二、案例讨论,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案例讨论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同时吸收借鉴他人的观点想法,不断补充完善个人的认知视野和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课堂话语权,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出现认知误差的原因和方向都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造成低效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讨论的环节,切实尊重学生的课堂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经济学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某一案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分析某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为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实现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按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确保他们在进行讨论时能够优势互补和相互配合,尽可能保证从案例讨论中获得最大的收获。随后小组成员内部就案例问题先进行交流分享,得出统一的答案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展示论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学生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对学生最后的展示环节进行总结归纳。总之,教师必须明确师生在课堂中不同的职责和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认真落实,只有二者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进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案例总结,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总结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方向,优化课堂教学步骤的重要依据。教师要重视师生案例讨论之后的总结工作,这才是完整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
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在做到全面化的同时还要做到具体化和细节化,由于案例教学多是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的,师生共同评价可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客观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整个案例教学进行反思,从案例的选择和制作,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最终学习效果都要进一步反思优化,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在面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情况下。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拉近了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认真分析思考和吸收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完善知识体系,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苗法青.??课程教育研究.?2019(05)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朱坚武.??课程教育研究.?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