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story time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9期   作者:宁红英
[导读] 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
        摘要: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达到什么高度,步入社会后又是否能够真正利用好英语能力,都以小学时期的英语学习效果为基础,包括他们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思维方式。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从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工作。本文即从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设置开放性问题、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和推动语言综合应用四个方面,对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story time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story time教学
        语言既是沟通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代表着人的思维方式。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已经成了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即要让学生形成对英语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完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触摸到英语背后所隐含的思维与文化内涵。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学生对其思维与文化内涵的感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值得认真研究分析,加强教学策略方法的创新。
        一、巧妙运用思维导图
        我国现在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技术和工具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各种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关的教学工具中,思维导图是较为常见、效果也比较明显的一种。它的作用在于,能够以较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脉络,将具体的内容与抽象的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对思维能力还有极大挖掘空间的小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一种捋清自己思维的有效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牛津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Unit 1 I like dogs,“story time”部分给出了好几种小动物,人物在表达自己是否喜欢某种小动物。教师可以用板书或幻灯片的形式将相应内容下的思维逻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先是“Do you like……?”,这个问题指向“Yes or No”,然后继续延伸为“Why do you like……?”或“Why don't you like……?”,最后指向“Because it is……”。这就是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脉络。如果是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各种动物的形象和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某种动物的理由都可以列在幻灯片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来操作这些内容的消失与隐去,各部分之间的线索会更加明显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设置开放性问题
        上文已经提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而形成问题意识是需要时间的,教师不可能一上来就把整个过程都抛给学生来独立完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开始,是由教师来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束缚,能够较为自由的发散开来。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思维导图工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更有条理的方式来思考和组织自己根据问题得出的结论。比如哪些结论是能够直接回答教师问题的,哪些结论则是进一步延伸,对主要结论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炼,学生得以较好地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再继续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尝试去自己发现问题。
        例如,牛津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story time”部分是大家一起制作一份水果沙拉,主要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Do you have……”、“I have……”、“Yes,I do.”、“No,I don’t.”等句式的用法。只从这几个句式来看,问题开放性显然不足。

教师可以与上一单元的“I like……”和“I don’t like……”句式联系起来,以几个互相联系的开放式问题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师可以提问: “What do you think can be in fruit salad?” “Do you like ……?Why?”这样问题的开放性就大多了,是对“story time”内容的延展,对学生的独立思维与问题意识是一个示范。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认真观察教材可以发现,小学英语教材的质量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换句话说,在教育界普遍认可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时,教材其实已经照顾到了这方面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包括文本内容与各种插图。而这一点是被部分教师所忽略的。有的教师惯于去寻找教材中的“关键点”,这种教学思路没有问题,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不会导致盲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但问题是,“关键点”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被其他看似不那么“关键”的内容所串联起的一个整体。这就像人的思维一样,有重点,也有重点之间的各种联结与过度。所以,在挖掘教材内容上广大教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例如,牛津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Unit 3 How many?”教材中的图片中首先是两个男生在对话,随后是两个女生对话。从文本内容上来说,从男生转移到了女生。但是从图片的展示来看,男生的对话并没有结束,他们仍然在交流。这就是很真实的,即在现实生活场景中,两个人的对话并不会因为其他人开始对话就突然中断。有了图片上的这部分内容,教材呈现的这个场景才算真实、完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尝试去思考这两个男生随后又讨论了什么,然后让大家分组模拟表演一下图片场景。
        四、推动语言综合应用
        有人将英语能力素养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在思维上是有逻辑关系的。正如一个人写作的时候,要先在心里打好腹稿,打腹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己与自己进行对话的过程,是没有表现出的听、说能力的运用,这时形成的还只是口头语。而在口头语转化成书面语并最终修改定稿的时候,又会运用到读与写的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书写和修改的过程中,人会不断地重复从口头语到书面语、书面语到口头语的过程,最终其表现出的口语与写作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这是语言运用的规律。小学英语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自然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推动小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
        例如,牛津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一般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本单元进行综合应用练习能够得到学生更为积极的配合。教师可以结合前几单元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讨论彼此喜欢和比较擅长的运动项目是什么;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有相应的体育用品,有多少;最后把对话内容整理成一篇小短文,能阐述清楚以上对话内容就可以。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将小学英语教学视为只是赋予学生一项技能,还要注意到掌握这项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又如何充分发挥出这种影响的作用,实现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进步的目的。现在同仁们都在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在利用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也有了很多有效的策略方法,本文提到的几点仅作为抛砖引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勤燕.基于译林版小学高年级英语Story time故事教学的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12):39-41.
        [2]喻燕.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