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亟待改变,本文简要论述了几种小学数学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包括优化导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实践,进行探究;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相信对于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生活
学生一堂课的时间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中,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尤其如此。数学知识一环紧扣一环,一个地方没有注意听,接下来整堂课的内容可能就都听不懂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一直在思考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还算有些收获,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如下,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优化导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关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细致地研读课程标准和的新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精心设计导入的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游戏、竞赛、多媒体等各种趣味化的形式来展示导入的内容,巧妙地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出导入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时,笔者以谈话导入,创设了寄快件的情境,设计了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利用方向与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从而体会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并让学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教师在整个新授过程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认知冲突,一步步的发现准确定位置需要这样的几个部分: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在交流北偏东30度的过程及巩固练习中,对学生出现的某些错误,老师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教学中老师能宽容对待对学生的错误,并且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错误"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加精彩!
二、结合实践,进行探究
根据新课改大纲中的要求,学生的数学方面的学习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大纲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社会实践的相关活动。从而能够使课堂的学习与实际的生活有效地进行结合。
在这样社会实践探索与课堂学习的结合之中,能够促进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笔者注重学生课前的独学,让学生在家提前独立思考并就地取材动手实践,并收集学生各种实验图片,在课中交流实验操作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演示和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领会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他们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原来没有放入物体的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重视动手实践和师生互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实验、观察,孩子们发现有些不规则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它的体积。展学中,第一组演示了“先在量杯里放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体积,再将土豆放入水中记录此时的体积,并说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第二组演示的刚好和第一组相反,实验过程中表明土豆的体积还可以是水下降部分的体积。通过结合实践,促进了学生理解和认知,获得了更好的探究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宠和广大教师的首选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难点突破以及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课堂增光添彩。
例如,为使学生直观感知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笔者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将各个部分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动态过程。之后,笔者向学生问道:如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么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呢?随后,笔者边运用多媒体进行了演示,并继续引导道: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圆可以被无限等分,那么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什么图形?学生答道:长方形!如此,笔者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直观呈现,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而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思考可学习的权利,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1]陈太琴.架起现代与经典的桥梁——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11):50-51
[2]吕安伟.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J].考试周刊,2018(25):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