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同时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向纵深方向推进,广大教师日益认识到了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且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路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这便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直观;探究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然而审视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日复一日地向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讲授和灌输。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时间好像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而要想扭转数学教学长期“高耗低效”这一现状,教师不妨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真实场景中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以使数学教学更富情味,更有成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问题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在结合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学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我市两大购物中心为迎接五一,都在进行促销活动。其中,A商场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B商场是举办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商场更合算?”由于这一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很多学生都拿出笔在纸上开始了演算。这样,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强烈愿望,为新课引出作了铺垫。
二、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内容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觉无味,若教师还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此时,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将数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能够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克服传统教学手段所固有的局限性。
在教学“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以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使学生在掌握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基础上,以三维动画模拟实物演示,以突破教学难点。在认识简单几何体时,我将课本中的几个图例的组合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了动态展示,使学生得以直观体会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之后,我又借助信息技术展现了由拼接和切割两种方式综合生成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并重点演示了虚线的处理,以强化学生对三视图中虚、实线的理解和运用,如此便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创设探究情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便在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鉴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探究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和“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等问题的提出带领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之后,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用四根长度各不相等的硬纸条设计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讨论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双面胶粘好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的理由。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会从旁指导,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限制。如此,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使课堂教学收获了事半功倍之效。
总而言之,合理创设情境,能够让数学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能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以真实性为前提,以发展性为导向,熟悉教学情境创设的多种形式,以便在极大程度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罗惠.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26):58-59.
[2]杨花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