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深刻地认识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对于完成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路径,切实指导实践工作。本文主要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对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其次研究了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最后探究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探究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科研课题名称:校企一体高职办学模式研究—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8JS586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对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
如今,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诸多的企业进行了产业升级优化。为巩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成果,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地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该人才培养模式最大价值。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高职院校通过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有助于提升毕业生发展水平,保证毕业生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进而获得企业青睐;该模式有助于培养专业型人才,提高人才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这样将会增强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该模式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
(一)基础价值诉求: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
为更好地建设教育强国,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我国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发展成就,但是其整体发展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如下所述,产教融合乃是培养人才的具体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产教融合配套制度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应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离不开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中,政府需要树立产教融合发展大局意识,负责全面地统筹协调人才培养工作,主动地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需要与高职院校加强合作与联系,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办学与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为保证深化产教融合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势在必行,而这乃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价值诉求。总而言之,通过健全多元化办学体,有利于为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价值诉求:完善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得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与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需求。在新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认真地剖析当代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诉求,把产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归根结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尊重人力资源市场对于人才结构、质量等的话语权利,缓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地产业注入发展活力。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关的职业人才,保证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而完善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着力抓住人才培养关键点,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三)目标价值诉求;实行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
“产业”与“教育”是产教融合的两项基本要素,在“产业”与“教育”两者进行高效结合的前提下,才可以的更好地保证教育质量。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发展的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现在,其教育模式并不能够紧紧地跟上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即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充分掌握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方法,导致认识教育办学理念与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推进。在现代社会下,高职院校有必要把控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方向,优化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步骤,以此真正地保证教育有效推动产业发展。由于产教融合政策对于提升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地研究与合理地应用产教融合政策,发挥产教融合政策在人才培养中的最大价值。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探究
(一)关键点: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与保障机制
为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推进水平,政府有必要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支持。其中,其需要为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充足的成长空间,促使三方有效合作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离不开体系与保障机制建设,因此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以及保障机制。国外在建设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与保障机制方面做出了一些举措,比如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企业基本法》《培训条例》等关于产教融合法律,确定了产教融合主体的权利与责任,有利于规范产教融合主体的行为,确保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而我国需要在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外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法律法规构建经验,完善企业与职业的院校合作法律规范体系。同时构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保障机制,为高职院校培养优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产教融合经验,政府有必要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其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提升其产教融合水平。
(二)突破点:强化企业主体作用
企业是产业融合的主体之一,对于深化产业融合工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保证企业积极地参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需要保证人才培养水平,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与企业存在利益共同点。在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时,要重点突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进而激发企业推进产业融合活动的热情。对于政府来讲,其需要落实在产业融合方面构建支持企业参与活动的政策,保障企业切实参与该活动。而产业融合减税、补贴等政策对于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需要对于参与产业融合活动的企业实施这些政策。与此同时,要强调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活动的地位,合理地提高其在参与活动中的话语权。
(三)切入点:促进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
“适销对路”的专业设置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沟通与交流,确保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避免建设专业的盲目性,强调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性。即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等建设专业。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需要可以根据区域企业以及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建设专业。专业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建设专业之前,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多种工作,提高专业构建水平。其中,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到区域企业之中,推进实际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企业人才发展需求,进而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构建专业。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综合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合理地预测企业人才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依据。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动态地调整变化专业课程,保证学生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岗位。
(四)着力点: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代与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改革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保证产教协同育人模式的适用性。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优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此指导产教协同育人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开发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尤其是要注重构建实践类型的教学课堂,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地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与自身发展资源,积极地打造实训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锻炼机会。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人才需求、企业岗位标准构建产教协同育人计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符合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全新人才培养理念,切实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以此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社会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高职院校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不断地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生,唐小平,谢永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113-117.
[2]黄俊彦,邢浩,吕艳娜,张琳,姜洋,史晓娟,王文生,张惠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共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9,35(05):156-158.
[3]刘桓,陈福明,程艳红.基于产教园的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51-56+61.
[4]李玉倩,蔡瑞林,陈万明.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8(03):38-43.
[5]石竹青,焦琨.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8(01):144-145.
[6]施晓秋,侯胜利,励龙昌.面向新经济的网络工程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39-44.
作者简介:邓茜;1980.8;女;汉;讲师;工作单位及职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