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各盟市歌舞团,歌舞剧院,企业艺术院团,乌兰牧骑数量剧增。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以谋求其长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代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内蒙古舞蹈学科教育也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蒙古族舞蹈是内蒙古地区的地方特色,也是内蒙古地区舞蹈教学中的主要课程,蒙古舞目前在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中,作为专业必修课,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其受众性有目共睹。蒙古族舞蹈课程的开展,对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情感表达、艺术修养和肢体协调性等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华灿烂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时代经历数次演变从而形成了深厚的底蕴。因而面对时代新形势探究蒙古族舞蹈的艺术演变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演变形式、教学应用
一、蒙古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
(一)蒙古族舞蹈的形成
一般而言,蒙古族作为在我国北部广阔的草原地区兴起的、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中,自古以来蒙古族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因草原广阔、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在放牧、移居的过程中舞蹈,歌曲便成了蒙古族人民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蒙古族的人民能歌善舞素有“歌乡”,“舞域”的美称。
蒙古族舞蹈元素的运用来源于生活,并通过舞蹈得以艺术化呈现,是以情感凝聚于肢体,升华为艺术。这就是象征符号的力量所在,当身体语言由原生态过渡到规范的训练形态,再到作品形态时,这些身体语言符号逐渐规范精致。舞蹈形态来源于生活,无论身体语言怎样重组变化,都秉承着以生活为原型的准则,在此基础上赋予编导的思想,再由演员来最后呈现
(二)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蒙古族的舞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大致可以概况为“刚劲有力,热情奔放”八个字。节奏明快,舞步轻盈。动作之中洋溢着蒙古人的淳朴、热情、粗犷。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多以抖肩,绕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蹈语汇以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体现出蒙古族男子彪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在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中体现着蒙古族人民性格中的豪放与自信及骨子里的古拙与质朴。
(三)蒙古族舞蹈的发展演变
经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力量的支持。因此,在生产力的不断推动下,以舞蹈艺术为代表的文明成就也在不断的发展。一般而言,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过程:由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到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产生活最后发展为现在的唯美雅典的艺术性舞蹈。总的来说,蒙古族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变换而不断发展的。首先,蒙古族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封建社会建立初期,由于当时社会刚刚完成社会性质的过渡发展较为落后,对于许多事情都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将其归因于神的存在,由此在这一历史时期舞蹈艺术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即宗教性、神话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舞蹈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真实性。蒙古族人民骨子中的质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歌颂赞扬劳动反映描绘客观生活成为这一时期舞蹈艺术的基本内容;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当代所存在的艺术文明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舞蹈艺术高端化、唯美化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教学应用基本概况
(一)教学应用出现的背景
当一个地域性舞种要不断发展壮大,势必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系统的教材及教学理念。才能使民族性的艺术文化得以传承及发展。其如何能够在飞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并不断发展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开始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
(二)教学应用的特征
总的来说,当代教学应用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一切创新性都要建立在原生蒙古舞的基础上,要认识到蒙古族舞蹈文化本真,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华各类优秀文明成果被应用于教学之中,蒙古族舞蹈便是其中之一,因其所涵内容极其宽泛所以在长期发展交融的过程中具有了极强的综合性以及在创新中所拥有的创新性。
三、蒙古族舞蹈应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常情况下,为了做好民族舞蹈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老师而言,教学过程中需要秉持“三基本”原则,即传授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基本知识,对于学院派的要求,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提炼,里面充满了对以往经验积累,认知和思维习惯的反思和调整。复原不仅是拷贝,还是一个复建的过程。技能在蒙古舞中也被大量运用。因此,辅助的技能课在近些年也备受重视,将技能课单独拿出来进行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同时减轻蒙古舞课上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训练价值。方法,则需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蒙古族舞蹈极具民族特点,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所以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只教动作的表象,更需要讲解动作语汇的背景,这样内外结合,使其更容易理解并将其表现出来。
四、促进蒙古族舞蹈应用于教学的措施
(一)拓宽取材范围,促进取材多样化
蒙古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舞蹈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所涉猎的内容极为广泛,所以在题材取向上应该更加广阔,促进选材的多样化。遵循老一辈蒙古族舞蹈教育家挖掘和整理出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古老而传统的蒙古族舞蹈,从单一的民间表现方式发展成为,具有规范性的课堂训练内容,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传承,优选,塑才的思想,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方法。继承和延续前人已整理,加工提炼后证明行之有效的教材及教学方法。直至多层次的舞台表现形式,由自娱性艺术表现提升为学院派教学内容,最终为剧场表演艺术服务。
总之我们的取材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要珍惜传统,还要敢于创新,不能忘记传统,发扬传统,建立健全新传统。
(二)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水平大大提高,由此人民有了更高的精神文明追求,基于当今时代人民对舞蹈艺术多元化、多层次、精品化的需求促使舞蹈创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以创作出符合当下人民要求的舞蹈艺术作品。
面对时代发展新趋势,蒙古族舞蹈应在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样式上力求创新,以不同的、新颖的手法表现舞蹈内涵,培养精品意识,不断推陈出新,使蒙古族舞蹈创作的质和量得到提高和优化。
四、蒙古族舞蹈融入教学的意义
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当代教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首先舞蹈作为承载文明的有效载体,蒙古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中华民族尤其是蒙古族的发展史,学习蒙古族舞蹈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也是为了发扬和继承蒙古族舞蹈艺术传统和民族特点,使其独具魅力,立足于少数民族艺术之林。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独具本民族的风格舞蹈,他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极具民族特色。在这基础上,蒙古舞借用多种舞蹈风格语汇,进行情感与肢体的有机训练,这种训练培养的向心力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蒙古族舞蹈教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宁. 探析蒙古族舞蹈艺术的演变与教学应用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
【2】金羽丹.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专业性发展 《现代交际》2012.09
【3】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贺佳 女 本科 中级 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舞蹈科科长 研究方向:基本功,蒙古舞,民族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