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叶红娥
[导读]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需要培养小学生数感。
       摘要: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需要培养小学生数感。培养小学生数感,又需要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和强化教师的估算教学,以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说到数学素养,实际上就是需要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数学环境影响,再接受系统数学知识教育,结合每个个体自身的数学活动实践,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与认知,从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等综合数学思想。数学素养并非一日而成,它需要经过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逐步内化而成。数学素养其间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数学意识的建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彼此间数学信息的交流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创新的意识等。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力量,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人才,需要他们承继式担担纲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小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数学知识坚实基础,尤其要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以使小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培养小学生数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捷径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要面向全体学生,践行让学生人人实现学习有价值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数学教育理念,要特别突出强调数学课程所具有的发展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这是实现多年指导数学教育思想一个新突破,也是一种改革。这是在说,小学数学教师,必需要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去实现数学教育总目标,以便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积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丰富情感与学习态度,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力,将新课标提倡的新理念,转变为新的数学教学目标,且将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逐一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数感应该是每一个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中的重要成分,谈到“数感”,就是要让小学生对“数”具有一种丰富、敏锐而精确的领悟与感知。小学生数感的构建层次与水平,是每个小学生个体数学素养形成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数学新课标,特别指出了要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感。因为培养小学生数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捷径。
        二、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培养小学生数感
        (一)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启蒙小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学起来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数学生活实际,创设数学生活教学情境,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启蒙小学生数感。因为数学生活教学情境,具有生动性,可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也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促使小学生去探究和感悟数学知识,且以数学眼光去认知和观察周围事物。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数学知识时,学到自然数不能被2整除时,则会出现奇数和偶数。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上体育课时站成“一队”的数学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在小学生站队报数中,认为自己的报数是“单数”的学生,从队伍中跨出一步在站成一队。然后,让小学生感悟“单数”数感,它们能否被2整除,进而认识什么是奇数。这样,小学生就会通过“单数”数感,认识到奇数往往是单数,而偶数则为“双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则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奇数数感敏锐度,并凭着他们的直觉,启蒙了小学生的数感。


        (二)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建立一定数感
        数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样是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观察是培养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触角,也是小学生认知事物的一个基础,跟是小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一种基本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围绕被观察的事物,进行认真而有序,实施全方位的多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一些数学问题;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观察一些规律,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也可以积极引导小学生,以数进行表达或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某些数学信息。总之,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相关观察,用以帮助小学生既要学习一定数学知识,又要建立和发展他们的数感。
        比如,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在教学小学各年级“数的认识”当中,就可以让小学生更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的观察。例如让小学生观察一下一张纸的厚度或一摞纸的厚度;再如,在教学数学对“0”这个数进行认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紧密联系他们相对熟悉的生活实际,说出他们曾经观察到有“0”这个数出现的地方。有些小学生就会说出在温度计上见过0;在手机上见过0;在刻度尺上见过0;在车牌上见过0等,这样,就会让小学生比较直观地体会到,“0”这个数,不仅仅是表示“无”的意思,它在温度计上,是在表示分界点;在刻度尺上,在表示一个起点;在记载日期的日历上,能表示日期;在汽车车牌上,可以与其他数字一起,表示车牌号等。因此,通过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
        (三)加强对一些数的估算教学,优化小学生数感
        进行估算教学,是帮助小学生建立数感,培养数学素养的一个方法。它可以培养小学生对实际情境当中数、数量和数量范围大小,进行把握与理解的能力,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帮助性较大。进行数学估算教学本身,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估计意识,训练估算能力,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对数进行计算的相对准确率,进而巩固和优化小学生数感。因此,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尽可能抓住各种教学时机,创造性地利用数学教材当中的内容,使小学生在相关的探索中,体会进行基本估算的大致方法,以此探知自己在估算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且通过估算能力培养,让小学生有一种估算习惯。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数学知识时,在遇到计算“7.98×5.1”这样的算式时,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先进行一下估算,而估算的方法是可以将这个算式,看作是“8×5”,因此估算到这个算式的积,是在40左右,然后,再让小学生进行笔算,如果笔算结果远远低出或超出40,那就是在说,小学生的笔算,一定存在问题;再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的分数除法教学中,对遇到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像“修路队要修整一条公路,如果甲队单独修,需要60天,如果乙队单独修,需要40天,假如要由两个队进行合修,又能需要修多少天?”在小学生还没有进行列式笔算以前,教师同样可以先要求小学生,进行一下估算,并能估算出大致需要的修路时间天数,为20天左右。当小学生在列式计算中,通过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过分大于或小于20天,这又在说明计算当中出现了问题。可见,加强对一些数的估算教学,既可优化小学生的数感,又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做起,以强化小学生数感,增进小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发凌.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6).?
[2]梁欢.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3]蒋兆霞.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
[4]徐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9).
[5]邓池影.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