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学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教育手段,好的教学情境可以高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快的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是很有用的。初中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性,要是老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想必是不太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教学品质,老师就要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本文详细说明了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策略
引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考试的时候占据的比例还是很大的。部分学校只是一味地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让学习者很快的记住所学的内容,但是会降低学习者处理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导致他们不能高效的搜集资料。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来自生活,就要归于生活。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无聊,这就是因为缺少贴近生活的素材导致的,进而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抵抗情绪[1]。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从学习者周围熟悉的环境入手,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习者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所期待。
比方说,在讲轴对称的时候,老师可以在PPT中放映一些生活中经常会看见的图形,像蝴蝶、风扇等,并问一下学生:“这些图形是什么样的?有何相同点?”通过将学习者熟知的这些生活现象引入到新课,让学习者简单的了解一下轴对称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让学习者自己去找生活中常见的抽对称图形有哪些,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学习者对轴对称的了解。然后,老师让学习者拿一张纸从中间对折,从对折的地方剪出一个图形,让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张纸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位于对折处两边的图形有何关联?它是不不是也具备以上图形的全部特点?”老师问的这些问题,让学习者自然而然的就沉浸在了对新知识的探究中。
在以上的案例中,老师指引着学习者进行解析和类比,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奇妙之处,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对新学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妙[2]。
二、利用实物营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由形象向理性思维的转变时期,所学的知识都不太容易理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使用实物来创设场景,让学习者的感官得以充分体现,将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让数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全神贯注,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老师在讲展开与折叠的时候,拿了一个长方体的模具做示范。把这个模具顺着它的棱剪开就会获得一个展开图,亲自示范:一定要顺着它的棱剪,每个面都要连着,不可以剪坏。让学习者先观察一下这个模具,然后再自己动手剪,将一个弄好的放在黑板上。然后老师让学习者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剪的时候每个人剪出的图形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仔细观察,然后同学之间讨论。
老师使用这种方法来创设场景,让学习者参与到整个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利用实物培养学习者的空间概念,让他们知道知识并不是单一的,以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3]。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具备推动思考和启迪智慧的功能,能够让学习者很快的找到学习的感觉。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能够按照课程任务和所讲内容,创设一些问题场景,要使用有层次感的题目,用这些题目来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他们积极参与。他们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和探讨,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讲“相反数”的时候,老师先提问:“数轴由哪几部分组成?数轴上有多少和原点相距一个单位的点?这些点代表的数是什么?有多少与原点相距为8的点?”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究着找寻答案。利用发散思维导入这节课的内容——相反数。然后老师说明相反数的概念,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如何认识相反数概念中“只是符号不一样”和“相互”的概念?0的相反数是多少?让他们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并且让同学们观察一下数轴上代表相反数的点和原点之间有何关联。
老师在讲数学课的时候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习者在听课的时候更加聚精会神,指引着学习者慢慢地解决问题,就会获得很多满足感,在学数学的时候就会更加有自信。
四、注重营造实践情境,丰富学生感性经验
在初中的时候,数学虽然不用做实验,但是很多定理、性质、定义和结论都是在一系列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的[4]。基于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联系具体内容,创设实践场景,引领着学习者一块参与到实践中,感受一下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讲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让学习者随便画出一个三角形,观察一下这个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探讨,派一个代表说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带着他们拿出提前准备的纸张和胶带,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就能够看出它是由3条线段首尾连接而成的。然后,老师让学习者画出每条边上的高,倘若是钝角△,就要想办法画出每个锐角上的高。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者就会知道三角形总共有三个高,并且每一个都有它所对应的高,以此得出高是点到边的垂直线段。
通过上面的方法,老师指引着学习者在观察、实践中,了解到三角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底和高的定义,让同学们感受到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五、合理创设竞争情境,引领学生完成建构
情境教学在数学课上取得了大范围的使用。由于科学的场景,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激情和探究心理,进而累积一定的实践经验,这种效果是以往的数学课上难以达到的。青少年一般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老师应该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设置竞争型的场景,可以让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充分展现自身优点,高效率的达到学习目标[5]。
在讲课过程中选择统计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他们之间进行竞赛,让他们根据班级之前的数学月考分数,制作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最后看一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更快、更精确。与此同时,老师要让学习者参与到竞赛的数据处理中,对同一组数据的成果进行解析,分别说一下这几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能够得出下面的结论: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分数区间的人数;折线统计图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个分数区间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的看出各个分数区间的人数在全班中占据的比例。
对于上面这个例子,老师科学、合理的设置竞争场景,让学习者自己去主动的学习,从根本上感受到统计的作用,使用适合的统计图,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数据信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数学的时候,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按照课本的内容,合理的设置教育场景,要特别看重学习者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激发,提高学习者解析、研究问题的水平,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达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福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7,(05):11-12.
[2]严伟.有效使用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33-34.
[3]王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教育革新,2016,(12):55-56.
[4]葛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进情境式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35-36.
[5]戴志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6,(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