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袁庆波
[导读]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习惯性运用灌输式教学法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习惯性运用灌输式教学法,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通常只停留在基础的认知阶段,很难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成效违背了教育初衷。高效教学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介入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生活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极为必要,既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不断提升。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对此门学科教育教学的深入分析与研究,采取合理的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将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生活情境化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不够稳定,他们在认知上主要以感性认知为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情感体验,使得一些比较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加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接受,提高学习的效果。一些原本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课堂中学习的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们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还有法治之间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改后提倡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素养和道德法治观念,它的实现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因此,情境化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自我的进步。生活情境化的教学需要结合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在学习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能够彼此之间互相的帮助,实现优势互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重知识灌输,轻情感熏陶
        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道德与法治学科已提升到重要的阶段。但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仍停留在重知识灌输方面,忽视了对生活情境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得学生感知不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自然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オ。但从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存在重人力素质教育而轻人本素貭教育的情况。当忽略了対学生价值、人格、政治思想等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及自私自利等不良行为,这対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贴合生活实际
        为了能够让生活情境化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效果,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达到一种层层递进和循序渐进的效果。教师要能够通过生活道德和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端正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可巧妙地将教室布置成一个逼真的“马路”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师请出事先联系好的一位交警家长,让学生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陆陆续续走过“马路”。真实、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活动结束后,教师请一旁观看的其他学生评价“过马路”的学生走得对不对,最后请交警叔叔点评。教师通过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适时引导总结,使他们牢记和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我们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和我们自身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讲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而且理解能力也比较弱。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或者复杂的知识时学生往往理解得不透彻,导致整体学习效率较低。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情境为载体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我爱五星红旗”一课时就联系节日过后,一些用以装饰的小国旗被随处乱扔、毁坏,以及有的升旗组学生没有及时降旗使国旗被大雨淋湿的现象,然后请学生讨论:“你们能根据《国旗法》相关知识,指出他们的错误吗?如果你在场,该怎么帮助他们呢?”教师通过深挖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事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尊敬国旗就是爱国的表现,而且懂得了怎么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初步掌握了《国旗法》的相关知识。
        (三)设计模拟活动,加强核心素养导向的互动交流
        道德与法治教材能够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绘本的形式,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方法,集中体现对学科目标中“实践创新”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教材、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强化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成长,促进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的模拟活动很多,如民主竞选、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法庭辩论、故事演讲、小记者采访等。“给予孩子成长中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孩子需要自己去领悟、学习和实践。”教师要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开展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实践中,知情意行得到统一,可以说是将“知道”转化为“做到”,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场景,将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法治观念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学指导者,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明确道德与法治重要教学地位之后适当地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课堂导入、讲解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积累法律知识,形成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施路平.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110.
[2]刘芸.推进小学道道德与法治冶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154.
[3]李浩.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本真[J].好家长,2019(71):82.
[4]梁月群.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普童话,2019(33):183.
[5]邢化东.剖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110.
作者简介:袁庆波(1973,8-),男,山东省邹平市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小学教育,单位:焦桥镇刘套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