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将“互联网+”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对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积极性的探索,把互联网引入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过程考核等环节,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进行“互联网+”应用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混合式教学
1.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网络的流行与大数据的兴起给高职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都能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而学习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方式多样化。如“慕课”、“精品课”、“翻转课堂”、“微课”等都是教育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促使课程建设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开发紧紧围绕线上与线下,学习一门课也不再局限于课程,课程内容、课堂练习等均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专业服务人才。
2.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在思想上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应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大学生中,高职学生数量占比已超过本科生,因此,全面了解新一代高职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当代高职学生有目标、有理想、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渴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高职学生通常在完成一些应用型工作任务中,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各种互联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得较快,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和很强的独立意识;各种社交平台(微信、QQ 等)的出现,使高职学生的社交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交范围明显扩大。网络交流的便捷给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使许多学生脱离现实,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导致学生间、师生间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学生交际能力逐渐降低,很多人只注重个人感受,很少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3.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堂讲授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相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的定位与本科教师不同,因为高职的教育对象即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上均不强,而且大多数工科专业课程具有更新快、知识面广、公式多、内容枯燥等特点,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课更是与数学、物理联系紧密,同时又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面对这些问题,想要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就需要实现通过互联网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跨界,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过程考核等环节,但是完全采用线上课程方式替代传统课堂并不现实。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是本课题的主要目标。
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便捷性,又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乐趣并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教师的统筹、引领、辅助和监督作用,可以克服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充分挖掘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使其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与智能手机为媒介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本课题组已建好的《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及“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教学平台,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或 QQ 群,并进行小组分工,确定学习方案及工作分配。将任务驱动、案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以及 MOOC、微课、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混合教学及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支撑下的教学体系中,以智能手机为媒介辅助完成各种学习计划,并最终生成书面形式进行管理,同时方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6] 。
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新策略的探索和应用,以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以期增强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
4.“互联网+”背景下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核心课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课《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已利用了智能手机为媒介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包括线下和线上两个环节,其中线下指课堂学习,线上则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课程的课件、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料均上传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此平台我院老师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运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推送相关学习材料、发布通知并布置学习任务,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批阅测试题目并参与学生在平台上的问题讨论等。学生可以在学习通上完成学习任务,用手机完成学习后的练习题测试并参与学生间及师生间的问题讨论等。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上课之前,教师以发布通知或公告的方式在课程网站上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在手机上及时收到课前预习等任务信息。同时教师在课程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发出群通知,确保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课前学习包括教师提前上传至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及实验教材等相关内容。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疑问可在学习通平台上发起讨论,也可在微信群里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以上活动都能在手机上顺利完成,参与方式非常直接、方便,并且可以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其次是上课过程中,利用手机让学生答题,包括微课、视频内容的掌握情况,上节课内容回顾的提问抢答,“学习通”教学平台会自动统计、分析并展示大家的课堂学习及答题情况。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设置了问题以抢答形式,通过给分、点赞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方法同样可用于课前预习。
最后是课后环节,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整理,以课堂反馈发布在课程网站上。学生的手机会即时收到通知消息。课堂反馈对学生完成对理论课的复习大有裨益。学生课后复习及做题过程中若有问题也可以在课程网站的论坛里或微信群里展开讨论。
5.总结
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策略,打造新时代的新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丰富现有教学手段,为提升专业课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并开拓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改枝 , 蔡邦荣,“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策略的应
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7):182-183,194。
[2]. 张羽佳,赵爱美,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6):119-135。
[3]. 卓宏明,蒋仲仁,“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 [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9,4(31)107-111。
[4]. 罗 萍,马菲菲,“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2(38)42-44。
作者简介:王丽,1983.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无损检测。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改项目,名称:基于“互联网+”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核心课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GDGZ19Y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