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小学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工品,小学美术手工课上对纸张材料的应用也是非常的普遍,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裁剪手法过于简单,不能将纸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就造成了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 纸材拓展
一、引言
小学美术手工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当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形式具有很丰富多彩的内容,采用的形式也是各具色彩,在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材料和工具的实用是必不可少的,选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对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纸材在选择方面要更加的慎重选择。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对纸材的运用是有多么的重要,值得美术教师去关注。
二、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纸材的概念
介于小学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小学美术课中,常常以纸材作为小学手工课的主要材料,在纸材的帮助下,小学生们不但能通过粘贴,拼接,裁剪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同的纸材,以及不同颜色的纸材可以很好的混合搭配,由于材料的硬度和颜色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创作,与一些硬度比较高的如金属,木制品相比,纸材的制作过程就相对的简单且容易操作,当然也就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张力,在美术手工课上,美术老师对于锡箔纸,瓦楞纸,牛皮纸等各种纸也应多加的混合使用,同时在教导学生使用裁,剪,折等手工进行创作。
三、美术手工课堂中纸材的应用实践
1.折纸
折纸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工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如:千纸鹤、飞机、百合、兔子等等的物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折叠做起,比如说:飞机是一个受大众喜爱,而且又容易折叠的,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对角线折叠,立体折叠等方面入手,比如千纸鹤的折叠,慢慢地让学生热爱上手工折纸,到后面可以带领他们自己看一些较为复杂的折纸,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制作。
例如,我们在折叠千纸鹤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在水平和垂直还有对角线的位置制作折痕,展开后将每条边沿着对角线对折,展开后按照前面制作的痕迹进行折叠,随后将两侧的纸翻开,这样就这成了一个双菱形,将双菱形翻折一下,再将翻折后的菱形的两端向中间翻折作为千纸鹤的翅膀,将分叉的一端翻折下去将头折出来,千纸鹤就完成了,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如果有学生还不太明白,可以找一个视频,边做边看让学生更多的享受其中。
2.裁纸
裁纸有着很久远的历史,许多学生可能会说自己会裁窗花,小鹿等简单的手工艺,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开展相关的裁纸活动,让学生学习一下裁纸,感受一下中国传统裁纸的魅力。
例如,在裁纸时可以先让同学画出自己想要裁剪的图形,顺便可以把学过的对称轴旋转等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裁剪,在学习了基本的裁剪之后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式的剪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做出属于自己独有的作品,从而达到创作与裁纸艺术的鉴赏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四、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运用纸材的意义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奠定学生的能力素养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等的培养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术手工教学对学生上述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辅助作用,在美术创作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必须积极地将纸材的创意应用于实际的手工创作中,进而展现更多纸材的形式和内容,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制作出丰富多彩手工作品。
五、在教学中使用纸张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管现在使用的纸材是多么的环保,我们都不能不顾后果的随意使用,这样不仅没有做到环保的使用反而会造成浪费,节约要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要学会合理的使用每一张纸,节省不必要的使用,另外手工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际操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目标,培养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继而可以训练学生的大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激发想象力没提高学习兴趣,活泼生动的美术手工课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学生的天真,发掘他们的潜力。
六、结语
美术手工课是一门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某种具有观赏性或有实用价值的制品,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在制作手工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要有创新的教学观念,不断的提升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琳,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探究[D].
[2]羊丹丹.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5).
[3]林酒敏.浅析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