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付晓萍
[导读]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的主要场所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的主要场所。但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动机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就是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学生苦不堪言,没有享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也没有促进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与能力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乐于参与其中,这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进现代化的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课堂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展开探究。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忽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建立对在客观事物接触上的、对空间和平面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要想训练学生的空间创造想象能力,必须要增强学生的空间形式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不依靠模型,只是凭借脑海中的空间形式分析加工,产生出来的新空间形状是模糊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困难。
        1.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于表面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习惯用形式化教学方式进行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模糊问题,对自己的直觉思维产生怀疑。但是从实际角度分析,只有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进行巧妙融合,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2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教育过程除了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也可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之间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传统,还应当添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情感交流部分。师生之间除了必要的学习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到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外,还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打开学生的心理防备,畅所欲言,打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交流。在农村小学,学生父母基本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务农,照看孩子,这种学生缺乏父母关心,教师应加强与这类学生的交流,发现其学习问题的同时,给予其更多的温暖与爱。
        2.2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功能,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思考。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畅所欲言,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表想法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切记不要进行批评或者训斥,应当从侧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调整思维方向,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回答准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提问的自主性和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探索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要立足学生思维发展的全面性,为学生营造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由直观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也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低。在传统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把控课堂整体走势,学生的学习处境几乎毫无主动性可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大多是畏惧与疏远,并不是健康师生关系中的亦师亦友、尊重与喜欢。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意识到健康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刚柔并济,走进学生群体中间,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尊重教师、喜欢教师,消除隔阂,解决学生因为畏惧教师而厌弃该门课程的问题。
        2.4解决疑难问题,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是丰富的,部分知识点浅显易懂,也有部分知识点是深奥的,只有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才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有的问题看似不难,但是学生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却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精心合理地设置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潜在规律以及创新路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想法和意见。越是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越不会随波逐流,敢于表现自我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需要采用多方探寻答案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冲出思维境界,大胆想象思考。教师也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引导学生感受挫折,使学生感受到冲破挫折与障碍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意志,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5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发现有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飞出课堂,长此以往,就对数学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气氛僵硬,没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若想改变这种课堂现状,教师应当正视自身教学方法,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只有正确认识到自身教学模式的短板,才能实现课堂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认为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价值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情境搬运到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辅助教学。
        结束语
        综上述,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认为数学知识是需要无限探索的。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作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9,第1期
        ?[2]郭淑芬.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下旬,2018,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