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冯锐
[导读] “惑”,用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指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
        摘要:“惑”,用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指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为了迎合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内容,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以“惑”为诱的数学教学方法,实际上指的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新的教学内容前,先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究,推动学生的思路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
        关键词: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八年级;数学教学
        引言:“惑”是指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初中数学老师将“惑”作为线索,引导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兴趣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教学过程中,以“惑”为诱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例如,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个性化等等,以八年级数学课堂为例,探究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情感打造高效惑境
        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如何提出“惑”,换句话说,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如何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惑境。这里的惑境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为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打造出的教学情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打造教学惑境,在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导致学生无法融入数学教师营造出的教学惑境,学生无法在情感和心理上对数学惑境进行认同和理解,因此,不考虑学生学习情感的教学惑境会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这样的解惑学习方法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打造教学惑境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感来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中,养成独立的数学思考思维。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八年级数学教师如果想要使用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那么就要想好能够快速进入勾股定理教学内容的问题导引切入点。实际上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这一主题进行问题倒影,来为学生营造惑境就十分贴合课堂教学气氛。但是,很多八年级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只是直接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惑境,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此简单惑境中的学习情感。因此,学生可以十分简单干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数学教师却没有通过这个惑境达到引出自己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因此,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来营造惑境。例如在打造惑境时,八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阿迪达斯的三角商标作为引入,通过这个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服装商标来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惑境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惑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惑境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深入的发展。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惑”,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设计“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既要注重“惑”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惑”。这样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数学教师才能够通过以“惑”为诱的数学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解惑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在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到解惑的课堂教学中,提升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通过个性化的对“惑”的设计,数学教师也能够在不同的学生解惑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以及课堂表现,对于那写数学学习存在较大问题的同学,及时提出指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时,数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情况。一些学生可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的学生可能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起二元一次方程组来会更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惑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些了解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相比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相比一元一次方程,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其相比,有哪些区别?通过这种差异化个性化的“惑”的设计,可以促使那些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解的同学发散数学思维,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解惑,促进学生把数学理论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而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带领他们先对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复习,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同时又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
        三、重视在解惑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挥
        以“惑”为诱的数学教学方法除去教师设计惑境这一重点,学生的解惑过程也是该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在学生解惑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不可以简单地评判学生的解惑结果是对还是错,也不允许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完整的思考,就帮助学生进行解惑。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解惑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欠缺。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学生自觉地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和教师的惑结合起来探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会自觉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最后在数学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在解惑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在此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平行线的证明》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惑:根据已经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证明两条线平行?由于平行线的证明定理有些冗杂。学生如果死记硬背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混淆,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平行线的性质这一思考方向,学生可以主动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来反推直线平行的证明定理,这样,学生在解惑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数学老师的惑结合起来,自己亲身探究出的判定地理是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是自己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应用进去的,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提高的同时,对许多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结束语
        以“惑”为诱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对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补充,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自己设计的惑境是否符合学生的情感表现和个性化发展,以此来推动学生在解惑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以“惑”为诱数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在惑境中得到启发和数学探究与思考能力的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张静.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6(29):27-28.
        [2]刘艳华.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89.
        [3]宋玉芳.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03):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