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物理教师在开展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会遇到“教学难”的困扰,究其主要原因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存在大量的物理专业术语,而学生在理解物理术语和探究物理实验之间容易混淆名词,进而影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判断和掌握。对此我们应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创新、探究实验、总结定律、加强运用等角度进行切入,帮助学生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方法策略
加强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创新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果进一步转化的重要途径,结合其解题重点和难点来看,我将解题规律方法总结如下:基础知识及概念为前提,实验明白原理是关键,规律总结探究是难点,学会规律灵活运用是重点。
一、基础知识需夯实,知识地基很重要
凸透镜成像规律掌握中,明晰凸透镜的构成和规律中的物理名词是关键,对此我们可以结合游戏等激发学生对凸透镜构成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名词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我们可以结合凸透镜的词义进行凸透镜构成含义教学导入,如凸字一样,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镜面,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圆形鱼缸切面等。同时我们可以结合凸透镜的构成及镜面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列举1-2例凸透镜实物例。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小实验,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名词的理解,如物距U、像距V、焦距等。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片放大镜,将其用办法直立在桌面上,然后以放大镜镜面为中心作参照,在镜面的两端不同等距放一样物品,然后组织学生站在镜面的一端观察镜面中反射的物像。此时,我们就可以得到物距是物体距离镜面的简称,像距是成像图案离镜面距离的简称[1]。
二、动手实验得真知,规律就在其中找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其将实验设计为凸透镜观察燃烧蜡烛成像,对此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几点规律:第一、实验前要对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进行调整,保证二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便于成像规律观察;第二、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移动物距和像距来进行观察;第三、观察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当物距大于像距或等于、小于像距时,燃烧蜡烛成像的特征,用正反、大小对成像进行描述。如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等。实验是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总结知识点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可在做好以上三点注意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三、先理解在记忆,习题训练强化运用能力
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从便于学生记忆的教学角度进行切入,通过编制口诀、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例如我们针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其编制了一首歌诀:一倍焦距分虚实,“由虚像变实像”,刚好一倍不成像;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由大变小”,刚好两倍一样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很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习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我们要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转化能力,如图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是(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等于2倍焦距 D. 大于2倍焦距
四、原理归于生活,灵活运用才是真谛
凸透镜在生活中广泛被运用,根据其原理,我们主要运用方向为照相机、投影仪,同时我们眼球也是一部凸透镜。例如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而拍摄的物体和胶片就好比像距和物距的参照物。在照相中当物体上的光经过漫反射通过照相镜头将物体的像成在胶片上时,胶片上的光敏物质,就会在它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记录物体的影像。这一原理与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而我们自身的眼睛就是凸透镜,当我们的晶体发生变化时,就如透镜边缘和中间的厚度在改变一样,所以远视眼镜就是凸透镜,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同样我们可结合数学中的几何和函数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一步进行推到,利用数轴和几何绘图等,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阐释和总结。
结束语:
凸透镜成像规律因名词多、规律展示多元化等因素,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都会表现出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应首先夯实基础知识教学,加深学生对名词的理解;其次,结合实验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构建趣味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运用;最后,结合生活案例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邵磊.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的方法总结[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9):0106-0106.
[2] 罗雪筹, 潘红珍. 浅议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的反思及改进方法[J]. 学周刊,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