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魏宁宁
[导读] 现阶段,企业对于一线技术员工已经由密集型劳动转为技术型要求
        摘要:现阶段,企业对于一线技术员工已经由密集型劳动转为技术型要求,机电专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为促使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能够与新时期市场需求相匹配,中职院校需开展传统教学改革,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对于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
        引言:站在我国近十年制造业发展角度上来看,其发展核心主要在于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成为时间制造业大国奠定了良好人才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方针当中,将“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作为全局导向,将人才培养视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基础,并且,技能型人才也是我国职业发展支撑力量。
        1中职机电专业现状
        1.1教师引导存有问题
        在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其正确引导,然而,就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师引导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引导手段往往较为单一,学生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同时,在学生学习时,通常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只能够依照规定方法进行操作,这一方式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极为不利,教师应在教学时最大限度令学生自主完成相关操作事项,在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1]。
        1.2设备陈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仍然在使用传统老旧设备进行教学,部分设备已经出现老化,在学校不断增加生源的情况下,教学设备却尚未增加,对于部分出现老化现象的设备也不予以更新,并且,学生在学习时也无法做到人手一台机器,而是多人共用一台设备,这一情况导致部分不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只能在旁观看,这种方式无法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2]。
        2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2.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现代职业教育当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需将学生日后结业与终身发展作为目标,而教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师资队伍强化,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中职院校应实施教师“六个一”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将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视作为机电专业主抓工作,而“六个一”工程泛指联系一家企业、精通一项技术、结交一批专家、教好一批学生、下厂一次、一学期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基于此,中职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赴厂学习,通过赴厂学习,教师回校后可以开展数控机床、电工、气体保护源、金属热加工等与机电专业相关培训。同时中职学校应鼓励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活动当中,例如,与数控机床企业合作开展CJK0620数控机床研发,教师参与到设计、制造、调式、生产等全过程当中。除此之外,中职学校也可根基自身课程实际情况聘请机电专业相关专业人员或拥有丰富资历企业员工担任客座教师,弥补自身师资不足之处,定期来校开展特色课程讲座或做专题报告[3]。
        2.2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中职学校若想令自身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需对各类实验室、实习工厂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例如能够满足普通车工、数控车工、焊工、电工、钳工等机电专业相关教学实习场地。同时,中职院校应着手于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促使自身能够在培养技能型机电人才方面能够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在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过程当中,中职学校还需通过借助企业与行业优势,建设与机电专业学生相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职业技工作为兼职实习教师,若想将实习教师与中职学校相联合,需向其下发聘书,令其能够与在校教师共同为学生下场实习与提供技术指导。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需建设专业实训中心,现阶段,机电专业相关专业实训设施一直以来便是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所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无法仅仅依靠自身力量为机电建业实训设施保持与社会生产持平提供保障,因此,校方应与企业合作,由企业为中职学校配备设备,在校内建立培训中心,将生产、教育、培训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
        2.3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课程设计需站在学生需求角度上开展,同时对职业分析、市场供求分析加以强化。基于此,中职学校应在每年下旬开展由教务部主持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调查活动,请企业高层领导、人事、中层管理、相关技术人员等对学校历年毕业生与应届实习生总体质量与表现展开探讨评估,以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时代性评价。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建设委员会应根据企业反馈信息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对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作出适当调整,从而使机电专业教学计划能够具备较强针对性与适宜性。同时,中职学校还需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客观所需,在对理论知识适用、实用、惯用性考量基础之上,对与机电专业不符合且繁杂、难理解、偏差等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适宜降低理论课程在机电专业整体课程当中的比例。同时,还应整合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有效规避重复课程内容,从而促使实践教学能够得到大幅度强化。此外,中职学校应针对机电专业开展机械设计基础、制造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三项综合课程,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融入力学、机械零件、原理等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应融合切削机床、金属工艺学等相关内容,电子技术应融合电工与工业电子学、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等相关内容,促使每一名机电专业学生都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另外,中职学校还应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因职业教育拥有极为显著的地域性,国家统一课程令地方行业与企业对职业教育所需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校本课程也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当中,应将职业分析作为出发点,通过职业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将学生作为主体,构建培养高素质与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校本课程体系。例如根基地方实际特性,编写《职业道德补充》、《数控机床编程》等教材。
        2.4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可持续性
        学生步入中职学校学习机电专业并不仅仅是能够眼前就业问题,其更加注重自身日后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予以更大关注力度,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对于企业工作环境以及要求职业素养提前深入明确,促使学生对自身日后职业发展合理规划设计,同时安排自身人身目标,为日后可储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机电专业相关知识时手脑并用,善于总结反思,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产学研”,从而使其自身危机意识与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形成与提高,树立合理正确就业观念,促进其创业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这一方式不仅是有效培养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这一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折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收到国家强烈重视,中职学校应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我国发展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机电专业技能深层次掌握提供保障,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时间,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与调整心态,令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与岗位。而上述措施若想有效实施,还需中职学校与教师不断改革自身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并在全新教学思路与方式下,为机电专业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创建一个能够令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盛俊飞."技能培养+创业孵化"模式的研究——以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为例[J].职业,2018,497(34):52-53.
        [2]何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探析[J].明日,2018(40):124-124.
        [3]宋彭华.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8,000(026):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