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全球教育理念影响,创客教育走近了我国部分学校。创客教育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此看来,提升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才是实践创客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授科学方法,吸引小学生创新兴趣;满足创新需求,提供小学生创新资料;注重成品展示,激发小学生动手欲望三个方面对结合科技创客教育内容基础上的创客教育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创客教育;小学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创客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和开源硬件的普及,各种创客空间迅速兴起,很多的中小学也都加入到创客教育的队伍中来。中小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教师应当对专业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对专业的创客教育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构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实践创客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的同时,提升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一、教授科学方法,吸引小学生创新兴趣
众所周知,创客教育基于创客兴趣爱好基础上进行鼓励创新的教育。因此,要针对小学生进行创客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产生对专项事物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具有观察力强、记忆力强、穿插联想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同时小学生也有专注力较弱、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教授小学生科学的方法,让他们对喜欢的事物产生创新的兴趣。
例如,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让小学生首先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部分学生选择了“机器人”,部分选择了“计算机编程”,诸如此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针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的研究前,首先为自己规定要学习的时间。一方面避免学生因为遇到困难,迟迟不能解决问题而产生打压自己兴趣爱好的情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从而持续地关注自己研究的事物,并逐渐产生创新的兴趣。再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提升其抽象概括能力,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创新,在实际的各项教学活动中给予了学生科学的指导。如针对动手能力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的研究过程、研究思路进行文字形式的记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拥有了通过自己思考进行知识点抽象记忆,并从中寻找逻辑关系的能力。教师教授学生的多个针对事物进行创新研究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不断提升。
二、满足创新需求,提供小学生创新资料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创客课程,并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创造的环境。
因为开展创客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者的创新能力。因此,满足其学习和实践的需求,提供学生必要的教材和实践所需资源,是开展创客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应以助力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目的,提供学生必要的教材和实践的场地、硬件资源等。
例如,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必须拥有基本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学习能力。教师结合了创客教育理念,并依据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指导路线资料的编写,虽然内容涵盖的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教师结合了3D打印技术等新近流行的技术,满足了学生对于高新技术进行创新研究的兴趣。此外,教师还结合了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社区资源、地区文化等,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取材,对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设计项目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教师对学生创新需求的满足,为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注重成品展示,激发小学生动手欲望
虽然小学生创新意识强,但是大部分学生进行创新尝试的初衷仅仅为了炫耀或者证明自己。即时如此,对小学生的创客教育依然持续进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此种现状,完善学生的创新成品展示机制,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无论对于任何创意或者项目的领导制作,都会让学生在每个活动结束前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不仅对这个环节特别重视,还在校园中申请了创客成品展示专区,将学生的成品进行公开展览。多措并举让小学生的创新实践欲望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起到了提升学生实际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要开展创客教育,首先应当明确其目的,即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教授其科学的学习和创新方法,吸引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并通过自身努力,为学生不断提供更加齐全的创新学习资料以及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所需要的环境和器材。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完善“赞赏”型的奖励机制,让学生的创新动手欲望持续存在,以达到提升其创新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 “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 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1):28-36.
[2]黄荣怀,刘晓琳. 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