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 35卷第8期   作者:黄敬莲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作为炎黄子孙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应在心中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并不断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传授学生以知识,更应当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解释。广义的传统文化是指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使得人们知识体系得以丰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从而影响大家的价值观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狭义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为主导特征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植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当中,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同时必须根据形势要求,需要具备不断将新思想体系纳入文化体系中的能力。
        2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1打好语言文字基础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还是在学习过程当中,语文都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基础。语言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构成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多种元素。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自身所拥有的语言文化水平较低,认知能力不够强大,因此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那么结果可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说,只有先做好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才能够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做好良好的准备。首先,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不同含义;最后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方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读准字音:鹳雀楼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大家能够读准生字,那么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在第一层的时候,教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入”、“层”的读音;在第二层的时候,教师加大难度,带领大家学习了三个生字,分别是“依”、“河”、“目”;在第三层时,教师继续加大难度,最后进行抽查,从中随便挑几个字,来让学生读,检查学生所掌握的情况。
        2.2营造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了解民族文化风采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每个人的文化水平自身外在的标识。教师应该将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中,教师可用“创设情境—阅读—发现问题—小组探究—扩展学习”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让文化出现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去感受文化中的韵味,也让学生能充满兴趣、自主地去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名人传记、成语故事等讲述给学生听,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有趣的画面来开展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便可用多媒体展示:夜晚,在月亮的照射下,作者举头仰望月亮的背景图。如此,教师便可营造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作者李白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写出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在背景图上,教师可让诗词一句句地出现,再加上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念故乡之情。一个人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这样便能提高学生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2.3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质量和效果。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体验,通过张贴名人的画像和代表作品,播放经典传统音乐和影像,形象生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展开师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发言,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4精心设计文化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总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无论是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或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育。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活动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具体来说,如游戏、歌谣、课本剧、知识竞赛等活动,都能够让学生在收获愉快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5扩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范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自身的气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儒家的以礼治国、提倡德治、重视仁治;道家的顺应天意、淡泊名利等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体会的。在课外,学生通过阅读大量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对其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对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阔学生的心灵与智慧以及自身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阅读经典文本时,教师并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在普及国学知识的同时,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去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改变学生“快速阅读”以及“挑重点阅读”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全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
        结语
        总之,我们应当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作为是一件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做的事情。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让优秀文化回归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2]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