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   作者:赵 微
[导读] 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建设进程逐渐加快
        摘要: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对于城镇的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随着大城市高新技术区的不断建设完成,多种问题不断出现,对于小城镇生活的向往促进了城镇的有效发展。在当前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中,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断提高人们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小城镇规划的设计原则加以分析,并对其中所存在的建设问题提出详细的研究,为之后的城镇规划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原则;问题
        1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原则
        在近年来的政府建设工作与指导中,所有政策与措施的实施首先需要做到与坚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即使是在小城镇的规划工作中同样要坚持到底,对于设计的原则要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城镇的根本建设与发展目的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更好、更优的发展空间与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在小城镇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原则中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底,最终所得到的建设效果才是与人们理想所一致的。
         而且“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求,在设计之前需要对所建设的小城镇中的居民进行建设想法的收集与需求的记录,以便为后期的实际规划与建设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确保建设的完善以及多种问题的有效避免,以及后期各种情况的发生,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
        2小城镇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镇风貌塑造不和谐
        城镇风貌即城镇的风采和面貌,“风”即风土人情等无形的元素;“貌”则是城镇的外在形貌等有形元素。小城镇城市设计中的城镇风貌主要关注后者。一些小城镇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随后模式化的城市设计更是雪上加霜,使小城镇的风貌趋于雷同、走向平庸,造成了“千镇一面”的现象,导致了城镇特色的缺失和城镇文化的断层,加剧了城镇历史时期形成的地方特色的消散。
        2.2城镇生态设计不足
        生态理念是老生常谈,也是最难落实到设计中的问题。对于生态基本止步于宏观的空间格局上,甚至仅仅是宏观的理念上(而没有对应在设计中)。在设计中,大多仍沿用传统的设计套路,除了提及一些工程性措施如透水路面、生态驳岸、屋顶绿化等,生态的理念并未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上。
        2.3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镇规划的设计要特别注意生态的保护。在规划的最初要充分调研周围的地形以及生物栖息状况,切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规划小城镇,不要等到对小城镇生态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再考虑修复的问题。由于小城镇位于城市的边缘或靠近郊区,工厂较多,要保障工厂的污水和污染物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中。另外,由于居民的习惯问题,生活垃圾和污水都会排到自然水体中。
大自然对这些生活垃圾会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由于小城镇的发展迅速,有必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对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要长远考虑,结合规划城市的经验,要有远虑。
        3小城镇规划设计要点
        3.1促进“小而美、体而宜”设计理念的提升
        在小城镇形成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发展特色与发展规律,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加之,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计更侧重于人文理念、生态平衡理念的体现,对城镇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品质的重视得到了提升。因此,在组织开展小城镇城市设计时,应注重对小城镇发展特色、规律以及逻辑的全面分析与探寻,并在基于小城镇发展特色、规律与逻辑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小城镇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规划建设。
        3.2强化“和谐、亲切、慢节奏”小镇生活特性
        宜居性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进行小城镇城市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小镇居民生活的高品质与高舒适性。对此,可从小城镇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空间环境、公共安全以及生活便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遵照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设计“慢行开敞空间”,从而为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旅游出行以及人际交流提供有利条件,保证小镇生活和谐、亲切、活泼及日常化的特性。
        3.3重视空间轮廓设计
        研究小城镇轮廓与区域背景、自然背景的关系,保护和加强小城镇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筑新景观,提供良好的景观点、景观线、景观面,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小城镇空间轮廓线。因而要加强对现有空间轮廓分析、规划的设计空间轮廓及其今后变化趋势,保护小城镇空间轮廓的完美,进行制高点的设计,做好视域平面和视域剖面的控制。小城镇的视觉空间品质取决于城镇的自然地形、空间形态和社会风貌等一系列景观要素的组织,以及城镇轮廓形态和景观视域、视廊、视点的建设。小城镇的空间形态绝不能平铺直叙,而应充分运用各种构景要素,形成变化丰富、极具特色的空间序列,从而使空间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因而,要重视小城镇的用地布局对空间景观轮廓构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总体规划阶段应同时研究城镇的整体空间轮廓设计,使其成为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
        3.4增强“系统化、实用性”的小城镇建设
        由新型城镇化规划内涵可知,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而言,其“新”与“型”主要在于城镇规划建设观念、技术、体制以及地域文化的“新变革”以及经济、交通、建设、生态等产业的“转型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在实现“新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将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向“招贤引智模式”进行有效转变,并在依据自身产业特色的基础上,对社区、产业等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与此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管理方案,用以保障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实施的规范性、系统性与优化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从而为小城镇城市设计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奠定基础。
        3.5深化小城镇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
        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重点。增强小城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身份证制度。对进城落户之后无论是否愿意放弃农村承包地的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与其他城镇居民都应一视同仁。在小城镇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工养老基本保险制度,妥善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各项制度的衔接工作,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外来人口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影响,其实际的建设进程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随着新技术与新理念的不断引入能够将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推向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的工作内容进行经验总结,与技术和理念相结合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翀,张乐飞,洪亮平,彭仲仁.应对洪水灾害的山区小城镇规划编制响应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0):49-56+70.
         [2]李永华.大型产业基地入驻背景下的小城镇产城融合策略——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31(S1):10-13+30.
         [3]姚敏峰,刘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宜居小城镇规划策略——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新区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5,31(06):57-61.
         [4]张泉,刘剑.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三规合一”的关系——从“三结构一网络”谈起[J].城市规划,2014,38(10):1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