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   作者:何瑞群
[导读] 随着国家以及有关管理者对于施工项目建设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
       摘要:随着国家以及有关管理者对于施工项目建设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持续重视,体现出建筑项目建设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促使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有关建设部门的管理者以及人员要及时经过完备的管理规范以及把控策略,精确解决建设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建筑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建筑项目的品质达标,促使我国建筑领域持续和谐稳定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特点
        在开展建筑建设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及时将管理制度实践到具体的工作,并且使用动态管理手段来达成对于工作人员,设施,材料等环节的全面部署,全面管理。目前,建筑建设现场管理工作的关键特点主要有:首先表现在建筑建设现场管理成效的层面上。建设现场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对于建设员工的部署,现场施工资源的使用以及建设中所使用设施的部署。对现场材料开展部署工作时,要尽可能保证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并且还要确保对建设材料的有效使用,进而可以全面展现出现场管理工作的成效;其次,就是在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由于建设现场包括的建设员工、资源以及设施等非常多,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产生穿插工作,因此,极易造成部署混乱,管理工作无法开展的状况。若没有良好的现场管理制度,就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使得后期建设工作无法顺利有序进行。
        2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据相关统计来看,在我国当前阶段很多的建筑公司都没有对现场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可以对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这就使其在管理制度中存在了较多的缺陷,导致了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人员缺少管制而形成懒散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事实上,很多施工管理团队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只是在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单纯的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如期完工,而忽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把控,也缺少了对资源和人员的合理分配,很多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这不单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2施工水平较低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很多施工的企业都是以建设工程单位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工程承包的团队,这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团队的不同,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很多包工团队其自身资历较浅,水平较低,就会导致其施工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其资质业绩等进行核查,以此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3监督管理不到位
        当前阶段,虽然我国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并且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但是由于我国相应的立法并没有进行同步和完善,因此,就会导致在监督机构进行介入监督的过程当中,不能通过自身职能的发挥以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由于我国现在仍是处于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因此相应的一些制度建设并不全面,这就导致了某些工程项目在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就没有按照相应的工程标准进行严格的施工,但是又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相对应,这导致了监督人员无法可依的现象出现。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全面增强施工现场管理意识
        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增强相关主体的管理意识,只有相关主体对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才能真正提升施工成效。现场施工管理应贯穿在施工全过程,及时组织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全体施工人员增强管理意识,使其意识到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提升现场施工管理的成效,将管理工作细致地落实在每一个施工环节,对于问题要坚持“早发现、早解决”的基本原则,避免因小问题积聚而引发“波涛式”问题,营造积极、严谨的现场管理氛围,采取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从而增强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意识。
        3.2建立健全建筑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已经对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做出了严格规范,但仍存在些许问题,尤其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机制,从施工各个方面抓起,主要包括施工安全、原材料选购、操作技术、工程进度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现场施工的现况,合理统筹人力、物力等资源,做好各个环节的检验和督察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针对不同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制定清晰的奖惩策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又能够确保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3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控
        建筑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最为基本的因素,只有确保材料使用安全,才能有效管控工程质量。在工程建筑中,对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建筑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预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企业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建筑材料管控工作,结合图纸设计要求,以现场施工所需为依据,制定好材料筛选标准,严格选择建筑材料,从材料性能、所需数量、相关价格等方面进行详实地分析和比对,确保材料符合施工需求。同时,做好材料运输和贮藏工作,依据材料性质做好相关处理,以免材料发生霉变。
        3.4构建安全性高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规范在现阶段建筑项目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立完备的安全管理规范,需要有关管理人员以建筑企业内部为基础,融合具体内容状况开展管理工作。只有实践好安全管理规范,科学开展部门管理工作,才可以确保稳定。与此同时,全部进程中的建设核验以及管理工作非常关键,需要有关人员对建设环节中的多种安全工艺开展严苛检验。只有保证工艺策划的实质性开展,就可以保证工艺措施的稳定实施。除此之外,在某些必要情况下,还要设立专业安全机构,安排一定的专业人员操控安全管理系统,防止出现危急情况,保证建设施工的高效性。
        3.5培养施工人才队伍
        建筑单位只有提升公司内部施工作业人员专业水平,才可以综合地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其中,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公司要招聘优秀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公司人事部门还需要定期在公司内部员工开展培训,以此来提高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聘请外部专业的培训机构,来给员工讲解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现场管理理念,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储备,公司的领导人员还需要给培训工作拨付一定的资金。
        3.6实施全过程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众多,施工技术管理中要贯彻全过程管理理念,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从而确保施工建设的质量。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确保设计的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设计变更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因此要严格把控工程设计。再者是加强图纸的会审,把握建筑工程设计意图,对施工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确保图纸的使用功能和图纸的完善性。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明确技术要求,加强人员管理,确保人们能够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和规则进行施工建设。
        3.7加强技术交底管理
        加强技术交底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提前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于特殊工序和环节,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技术交底,以确保施工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进行技术交底时,要着重对安全事故高发环节进行技术交底,以提升施工的安全性。技术交底是层层进行的工作,在进行技术交底时要确保技术交底的准确性,确保一线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的难点,明确施工意图,从而提升施工质量。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依据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结束语:伴随着国内建筑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施工企业需要提升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以此来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提高项目的质量。通过施工公司的人事部门给公司员工开展知识培训,结合施工人员工作中的短板,来建立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此外,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员,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同时,施工企业还要构建完善的现场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针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佳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0):154-155.
        [2]胡翠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居舍,2019(17):130.
        [3]陈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居舍,2019(11):134.
        [4]周小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7(06):276+281.
        [5]崔振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6(16):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