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校园综合体设计——以西华师范大学第二图书馆及学生事务中心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   作者:李荣
[导读] 近年来,校园综合体建筑类型在我国大学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
        【摘要】:近年来,校园综合体建筑类型在我国大学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建筑以多功能为特点,并能扩展教学功能,是对早期规划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而山地校园综合体的多首层设计能较好的适应该类型建筑的要求,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一定程度的丰富和拓展了校园综合体建筑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山地校园综合体、顺应地形、多首层、顺应地形.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进入新的阶段,校园内的公共建筑逐渐走向以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全新模式,而山地校园综合体建筑由于其山地建筑的特点,能很好的适应综合体建筑的复杂功能及流线组织,更为使用者所青睐。
二、山地校园综合体的设计难点:
1.用地高差较大,高程复杂,与周围道路和环境关系多变;
2.用地红线不规则,建筑布局和朝向往往难以按照常规设计进行;
3.用地效率较低下,实际可建设范围面积小;
4.场地平整的成本较高,建设总投资有限;
5.基地临道路面较短,部分场地边界临近山体、崖壁,给消防道路和扑救面的设置带来一定困难;
6.内部功能流线复杂,平面和竖向分区较多,需解决好不同人流的进出关系;
三、山地校园综合体的优势特点:
        1.分台设计能自然的划分功能与流线,结合空间与环境关系进行总体布局,能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并避免不良的朝向;
2.规划设计顺应地形,往往能产生有机的总图布局模式
        3.对场地的利用应 “分而治之”,因地制宜的设计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4.因势利导,结合地形布局建筑,能避免大的挖填方;采用适宜的材料和节能构造,既能平衡总体造价,也能体现地域性和绿色建筑的特点;
        5.功能与景观的融合,如:将不规则地带设置为消防回车或停车场地,结合山体或崖壁来打造景观,结合环境布局建筑功能空间等;
6.并引入多首层的概念来分区分流,体现山地建筑的独特优势;
四、设计实践:
4.1项目背景及概况
        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始建于本世纪初,近年来随着学校日益增加的需求,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为此校方拟定在南校区新建第二图书馆和学生事务中心。
        基地位于华凤校区二期南侧,用地面积约90亩,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北侧临彩虹大道,坡度较大,西北侧临灯塔路,较平坦;在场地东侧有一处10米左右的陡坡,把场地分成东西两处台地,西侧台地平坦宽阔。
        此外,校方还建议设计方参考其老校区中的历史建筑,力求在新建筑中体现部分传统建筑的精髓,争取建成一座经典的百年建筑。
4.2设计面临问题及难点
        通过调研以及对地形图等资料的分析,基地周围的景观条件较好,但也存在着形状不规则,西侧有丘陵,东侧道路坡度较陡的问题;此外,该建筑作为山地校园综合体,除了主体功能外,还兼具多部门的功能用房,设计应整合其需求并做到分区相对独立,避免流线交叉等。

图1总平面图
4.3设计要点、突破和创新
4.3.1.总图设计
        化零为整——功能整合为两大板块,学生事务中心功能分区较多,其多入口的特点便于结合高差来设置,因此位于场地东侧;图书馆放置于场地西侧平地,离道路较远,相对安静;一大一小的组合,不仅是对功能和尺度的反映,也是对场地的有力回应。方正的轮廓便于使用,也利于传统建筑造型的融入。
4.3.2.场地及广场处理
         分台地设计——两大功能坐落于不同台地,为消化高差的第一步,第二步则利用吊层来消化场地东侧的陡坡,两大集散广场也位于不同台地并相对独立。
        广场则是建筑图底关系的反转,图书馆的前广场和学生事务中心的前广场形成一大一小的格局,其中图书馆的前广场平坦开阔,便于举行大型集会活动,而学生事务中心的前广场相对较小,双向梯步的设计能使广场有效的衔接外部道路和消化东侧陡坡的高差,梯步上结合景观设置条石长凳,提供一处室外休闲交流的场所。
4.3.3.功能分区及流线
        学生事务中心内含四大功能区:礼堂、学工部、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礼堂位于建筑中心,主入口考虑在二层,一层为其他三个功能区的出入口和招生就业处主要功能区,学工部和团委则通过竖向交通上至最上面两层,流线在竖向和平面上进行分区分流,互不交叉,多个出入口则采用多首层的方式完美解决。
图书馆的入口位于二层,一层布置辅助功能空间,局部负一层作为设备用房,各层均能直通室外。
4.3.4.核心空间设计:
        学生事务中心的核心空间为礼堂,净空为五层高,舞台为两侧带有侧台的“一”字型布局,能满足较大规模的演艺功能需求,门厅则采用三层通高的设计,彰显入口大厅的大气敞亮,并能有效的集散人流;
        图书馆以通高中庭解决内部交通和采光问题,透过顶窗洒下的光线让空间充满纪念性,并营造出端庄宁静的氛围,体现其作为大学精神灯塔的地位。

图2透视图
4.3.5. 以新的建造技术、材料来演绎传统
        空间与造型上,两栋建筑主入口均位设基座层,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稳重大气,柱廊的设置让建筑立面更具层次感,并能提供一个半室外的交流场所,大台阶的设计,能增加建筑的序列感和仪式感;细节设计上,主体立面采用老校区历史建筑中的朱红色砖墙和红色窗框,檐廊柱采用米灰色的糙面石材,并在柱头处做收分的处理,檐口及檐廊吊顶则采用金属板材质,吊顶与柱头连接处的设计参考斗拱的形式来层叠处理,既保留传统建筑的色彩及形式,也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建构特点。

结语:山地校园综合体的设计应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校园空间品质为设计准则,结合山地建筑的特点,依山就势、因势利导,并利用好场地及景观资源,创造出有特色的校园空间环境。
[1] 劳燕青,李宁,汪扬.大学校园规划中的综合体策略——以两所大学的校园空间构建为例.华中建筑,2019年12期
[2] 王玮.方寸之间有天地——校园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讨论.建筑与文化,2020年06期
[3]蔡瑞定,戴叶子.“三重式”设计策略在南方校园建筑综合体的应用解析.城市建筑,2014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