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沙朗白族村落景观格局的土地整改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   作者:孙阳
[导读] 随着社会对乡村的关注度增加,西南地区村落得到了快速发
        摘要:随着社会对乡村的关注度增加,西南地区村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人类活动也导致了生态坏境的破坏。过去错误的,不完善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当下,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景观规划地重新进行景观要素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策略,给具有类似问题的其他地区以借鉴意义。
        本文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及方法论,得出其结论,用来指导沙朗地区的景观格局规划。通过查找大量国内外文献,得出景观生态学的一般结论,并想办法运用到实际中。研究总结了斑块-基质-廊道原理、景观生态格局——结构和过程原理。用实地调研和走访调查,归纳总结沙朗白族地区的环境特征,总结其出现的环境问题,给出土地整改解决策略。
        关键词:乡村景观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包含多样和多向的复杂性学科,是研究景观中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一门学科。结构是指斑块与斑块的空间关系,功能是指要素之间的生态过程,变化是指景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演变规律。运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景观和土地的侧重点不同,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来看,这又是一门研究土地的科学,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之一。
2.2. 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国外研究概况
        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源于地理学中景观与生物学的生态学。C. Troll(1950)希望首先将景观概念整合到生态学中,并将地理学中使用的“水平”空间分析技术和“垂直”生态技术相结合。后来,景观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生态研究中的生态尺度单位。在随后的时期,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LALE)提出了各种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变化,包括景观异质性,生物学,地理和社会因子分析。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基于对自然循环系统的保证,并在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循环系统,以在自然系统内的生物之间交换能量。景观生态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形成和全面发展。1806-1939年属于产生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各自独立发展,为景观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39-1981年属于形成阶段,“景观生态学”概念被正式引入。从1981年到现在,这是一个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的成立,景观生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2.2.2.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学者肖达宁(2003年)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根据邬建国的总结,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探索单位类型组成,生态过程相互作用和景观空间格局。
        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吸收阶段、实践阶段和创新阶段。在1980年之前,它是探索阶段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将前苏联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引入中国,研究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并将景观生物学研究提上议事日程。1980-1988年属于吸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吸收了国外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并逐步阐明了景观生态学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1989-1999年处于实践阶段。在获得国外经验后,国内学者开始将理论应用于中国。它主要分析和探索景观格局指数,探索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但仍缺乏生态学意义的研究。从2000年到今天是创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景观生态学的认识与中国的特点相结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发展了学术特色。同时,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保持同步,确立了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并逐步拥有了部分国际地位。
2.3. 景观生态学原理
2.3.1. 斑块-基质-廊道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有一定区别,在内又有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斑块主要从位置、数量和大小三个方面来区分。斑块可能和国家森林一样的,也有可能和一棵树那么大。斑块在一个景观中有可能很多,也有可能想沙漠里的绿洲一样稀少。斑块的位置可能对实现景观功能是有利或有害的,比如在一个农业基质中,大型农场的旁边有一片森林是有益的,在农田旁边有一个垃圾焚烧厂则是有害的。
        基质是指在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景观结构,是景观中最大的背景结构。如果用面积来定义的话就是某一种景观要素在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基质。如果是在景观异质性很强的景观镶嵌体重,任何一种景观要素都不会超过50%,那就需要通过景观要素的连接度和动态变化来判断哪一个是基质。
廊道是指两个景观斑块之间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是景观结构中唯一的线性因素。不仅起到运输的作用,还起到保护隔离的作用。常见的廊道主要是溪流与河流系统。
2.3.2. 景观生态格局——结构和过程
        在景观生态结构中,空间和物质形态的能量流和物质流格局的景观生态功能称为景观生态格局。
        景观生态学对于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主要是对景观结构和过程的研究。景观生态格局对于结构的研究是要是对区域内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包括景观中的类型、变化特征和分布方式等等。景观生态格局对于过程的研究是对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特征的流动方式的研究。建立起一个景观动态过程和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美化格局,优化结构的目的。

三 沙朗白族村落景观格局初探
3.1. 沙朗白族的综合现状分析
3.1.1. 气候环境
        沙朗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长,降雨多。夏秋季节降雨相对集中,土壤质量良好。年平均气候为14.5°C,年平均降雨量为9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3.1.2.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沙朗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北部,地势平坦。东边是盘龙区,南部是普吉街道办事处,西部是团结乡,北部是厂口乡。沙朗镇的地貌主要是由于地质因素造成的,地壳运动以上升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中间是山夹盆地状。最高海拔2460m,最低海拔1780m.
3.1.3. 土地利用现状
        沙朗镇的总面积有410.46公顷,其中包括建设用地39.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1.52%;耕地面积86.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1%;林地面积为195.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9.75%;园地面积28.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48%;水域面积55.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1.01%。
        根据数据表明,沙朗镇的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占据了总面积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沙朗镇的耕地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
3.1.4. 人文地理情况
        沙朗镇拥有众多的山川河流,旅游资源丰富。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14%。因此,在昆明市被称为“金花之乡”。白族民居的主要特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院内墙上通常绘有中国传统画或者白族特色书画。
3.2. 景观生态构成分析
        斑块、基质、廊道是最基本的景观单元,对农村景观格局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这三个方面。
3.2.1. 斑块
        沙朗镇的土地利用斑块多是由小型池塘和小面积农耕用地组成。小型湿地斑块内主要由水生植物、鱼类等组成。农田斑块主要种植有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的医疗药材。镇域内的斑块类型少,且在大小、数量上的差异较大。保护村镇内土地斑块完整性对于沙朗镇的土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求自然板块的完整性,因此,在分析土地的多样性上十分重要。
3.2.2. 基质
        沙朗镇的自然基质判定是根据村镇内耕地、水域等作为自然斑块,则林地可以判定为景观基质。基质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外围,面积占总面积的49.8%,总体上基质的连接性较好,部分基质被廊道和小片斑块阻拦。对于沙朗的整体景观而言,林地基质受季节因素较小,只要没有大的人为因素的改变,林地基质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一个调控作用。
3.2.3. 廊道
        沙朗镇的廊道主要是由河道和道路组成。廊道具有良好的连接性,宽度多样化。水流廊道贯穿了整个规划地,道路廊道连接了居民区和农业用地,廊道类型较为单一。沙朗河流廊道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能够让动植物繁衍生息,同时为耕地斑块提供灌溉用水。

四 沙朗白族的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策略
        本文通过对沙朗白族村落的实地考察和现状分析,针对目前村落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土地规划造成的问题,提出对沙朗白族的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从合理调整建设用地、优化景观生态环境、健全土地整改管理、加强生态技术研究四个方面,针对不同景观要素和土地类型制定土地改进策略,用来完善以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机制,促进沙朗镇的可持续性发展。
4.1. 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在土地资源总体规划、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引下,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规划。根据沙朗镇的气候条件,将科学合理地规划地形特征,土壤pH值和其他自然因素,空间景观格局,社会历史因素等。健全土地整改项目的管理制度,做到项目的科学有序性,按照设计规划方案进行施工建造。在土地整改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其科学规范体制。
4.1.2. 民族性原则
        针对沙朗白族村落的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要注重民族历史的文化传承,悠久的少数民族聚居历史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现状,土地整改过程中要维护好村落的民族传承性,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具有特色的寺庙建筑和民居用材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新建筑的设计要将原有的景观要素加以分析利用,继承当地建筑风格和样式,保持村落建筑的整体一致性。
4.1.3. 适宜性原则
        相较于以前的土地整改策咯,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策略会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会更加有效率。鉴于新的实用和美学特征,需要对原始景观风格进行创新和维护,并进行保留和改革,并需要考虑当地条件的创新设计,以避免雷同单一。建立生态友好型景观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战略。
4.1.4. 可行性原则
生        态景观型土地整改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空间,实施上要具有可操作性,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在布局上,在设置耕地红线以及可规划用地,一定要保留当地的景观格局,确保土地的有效利用,合理可行的进行景观规划。
4.2. 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策略
4.2.1. 优化景观生态环境
        沙朗镇有着其特有的景观风貌,当地的气候类型、地形特征、水文条件、动植物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些景观格局是该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地理和人类历史发展而成的,记录了沙朗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土地整改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如何把土地最大化的利用,还要考虑原有的山水格局和自然条件,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美学价值。不同的优化方法还取决于不同的景观单位。针对主要的景观单元修改生态景观类型提出适当策略,如下所示:
(1)沟渠(廊道)景观
        沙朗的沟渠大多就地取材,采用大块岩石垒砌的方法来建造,把水体集中在沟渠内,这样有利于农田灌溉。但是在实地调查中还是有发现使用水泥U形槽的方法来建造沟渠,这样不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也不能给动植物一个栖息地,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可能破坏农田质量。因此,沟渠应结合使用乔木,灌木和草进行走廊的生态修复,并使用更科学的方法建造沟渠墙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和保护水的自清洁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图一)

(图一)作者自摄
(2)农用地景观
        首先恢复因道路、建筑而破坏的沟渠、田地,在道路边缘地可以种植绿色植被。其次就是根据沙朗的土壤条件和种植传统确定适合当地的种植作物,配置相关的农业机械,提高土地容积率。考虑到景观的连续性,应整合破碎和分散的农田,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景观观赏性。农业用地的生化景观型改造还包括了农田的灌溉设施、作物防护等。在各斑块之间设置缓冲带,增加廊道的连接性,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图二)

(图二)作者自摄
4.2.2. 合理调整建设用地
        沙朗镇建设用地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优化村落的聚居布局,以集中建设,不做大改动的原则适当调整村民的居住方式,合理布局居民用地比例,把耕地用地,林地用地预留出来。完善村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生活垃圾,改善生活环境,建设出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保护沙朗白族独特的庙宇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原始景观特征并改善旅游服务功能。
4.2.3. 健全土地整改制度
        土地整改涉及到多方利益,村落的土地整改则更为复杂,牵涉更广。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有必要完善土地整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现行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行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遏制破坏古迹、过度开发等不当行为,保持村落的原有风貌和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要注重宣传教育,公众参与也是土地整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公众的支持,相关项目实施便无法进行下去。沙朗镇委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多样的教育村民,让其认识到土地整改是有利于村民自身的好事,增强村民的认同感。
相信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参与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提高景观格局的有效性,实现村落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改的科学性。

五 结语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实地调研和走访观察了沙朗地区,分析评价沙朗白族村落的景观格局,在其中找出土地利用以及规划方面的问题,总结出针对于沙朗村落的土地整改策略。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于指导和优化景观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在其他领域,如城市规划,乡村建设,公园设计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斑块-基质-廊道原理中得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乡村土地规划新思路。
        (2)沙朗白族村落的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与现代社会还是显得有些脱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和白族历史保护相结合,得出土地整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土地治理和景观生态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的,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既保证经济效益不下滑,也能保证生态效益不被破坏。在未来如何更多的深挖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生态学报,1999(01):10-17.
[2]谢晨岚,朱晓东,李杨帆.景观生态调控:概念提出与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2005(11):34-36.
[3]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7
作者简介:孙阳(1996.06~),男,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职称: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