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张杰、汪达、黄艳丽
[导读]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问
        摘要: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不仅为城市规划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本文结合当前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海绵城市;路径
        引言
        城乡生态建设情况与城乡规划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要想借助海绵城市推进城乡地区更加稳定地发展,就需要对海绵城市进行规划建设,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让海绵城市达到平衡。
        1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
        1.1设计工作缺乏科学性
        想要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提前做好设计相关工作。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内容较为广泛,设计步骤较为复杂,因此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想要保证设计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设计人员提前对施工区域展开勘察工作,全面了解当地地质条件和地形情况,从而为设计工作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为了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通常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了解当地信息,并结合自身经验展开设计工作,没有进行实地勘察,导致设计质量与建设需求不符合。尤其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项目,需要设计人员对施工区域的水文情况、气候条件等全面了解,才能够保证排水设计具有科学性。然而,由于设计人员勘察不到位,对项目判断不充分,严重影响设计质量。
        1.2用地方面的问题
        在开展城乡规划作业时,需同时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工作,以更好的协调、明确用地情况,保证海绵质量的建设效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范围颇多,多个环节会出现用地脱节情况,如绿地、道路以及市政设施用地相互脱节,造成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不符合预期。另外在进行城乡规划时,过多注重城乡功能区的划分,先是大致划分城乡用地,之后再开展绿地以及道路等部分的设计规划。然而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工期紧促,设计方不能够深入的考虑道路以及市政设施,造成土地资源的配置不当。
        1.3规划实施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规划实施周期长、范围广、改造难度大,其中大部分属于园林与市政工程等配套项目,与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规划实施期间严重影响周围人群的日常生活,由此产生的规划落实工作与大众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
        2保证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
        2.1做好城城乡规划与设计工作
        规划问题普遍存在于对接下来发展中产业的用地和污染的环境内容中,如何协调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可通过设计来实际处理,以治理水害为标准进行污染源的测试和企业运作污染产生的测试,将所用用地中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进行适当规划,通过设计将建设中的内容程序及用地先后进行标注,针对建设中的用地资源处理和水源控制情况来进行行为上规划。
        进行整体项目落实设计过程时,要就城乡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进行大量阐述,根据产业分布和部分企业转型规划来作为用地规划,制定今后实行中理念方向和理念应用,帮助应用中城市存在工程情况进行水源控制,注重雨水处理、水质净化、淤堵疏通等环节中的建设作用,根据建设中城乡存在特性来具体进行空间设计内容确定。

围绕现存的水源处理状况来进行蓄水、用水上的建设处理,以修复生态作为要点进行应用中的区域设计,注意水源所存在的径流特点和雨水作用,进行出现水害情况的处理设施设计,将蓄水处理和渗入处理在设计中进行协调运作设计,使周边生态能在设计和规划中处于平衡状态下,恢复出现污染的资源水质条件和建设城乡条件。
        2.2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想要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需要充分做好渗水工作、滞水工作以及蓄水工作。所谓渗水,是指水源自然渗透,通常情况下,人行广场、停车场等区域的地面均是由砂石、沥青等渗透性较强的材料施工的透水地面,利用透水地面能够截流雨水,从而实现生态修复、水源循环使用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利用道路留缝或缝隙中的嵌草保证渗水效果。而滞水,则是利用人工建设的生态缓冲带或植草沟等技术,减缓水流速度,延长水流时间。另外,也可以将鹅卵石、透水布等辅装置于排水沟中,达到减缓流速的效果。蓄水则是指消峰调蓄,也就是通过保护没有完全开发的实地或滨水,促进水系统稳定发展,同时也可以结合城乡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布置雨水湿地或者蓄水池,从而收集更多的将水资源,时其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另外,净水工作和用水工作也是园林绿地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顾名思义,净水是指水资源自然净化。净化工作需要遵循近处处理原则。只有保证水资源得到净化,才能够保证人工湿地合理利用。在水资源净化过程中,可以采用植物滞水方式展开处理工作,也就是在沈太太缓坡处种植植物,一方面能够拦截污染物,另一方面能够改善水质。用水工作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城乡规划中,部分水资源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处理不当将会激化社会群众与城乡规划工作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雨水调蓄装置周围,得到净化的水资源可以作为居民生活用水或灌溉用水。从而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还需做好排水工作,为了保证排水畅通,需要将河道中的淤泥清除,也可以适当拓宽河道,从而使水系互通,从而提高水生态恢复效率。同时,也可以结合城乡规划区域中管线以及道路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展开改造工作,通过雨水、污水分流管网提高排水效率。也可以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植被缓冲带,从而减少雨水排放带来的污染。
        2.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区中的大量应用
        由于城市中本身存在着规划项目和建设内容,大多数城区都要结合政府要求来进行治理,水资源供给和使用中呈现情况普遍存在于城市影响范围中。根据范围内所包括的能够进行治理的河流总量和降水总量,能够得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分布,将分布情况中的可行位置进行蓄水池和净化器的添加,将雨水情况以储蓄和净化过程进行可供使用的处理,使流入自然的水源能尽可能达到纯净效果参与自然循环。将人们生活中的大量小区环境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以减少径流系数作为改造基础设施应用的基础,把草地铺设行为中的土地情况进行水源收集和水源应用中建设。小区中常被雨水淹没或常有水源泄露的管道埋藏地面情况,要进行规划中的设施维修和应用设计,使雨水能被应用中人类活动环境、水源能在人类使用中有效保护。对于需要治理的部分地区情况要及时进行应用处理,根据可能进行的具体操作来将所用设施及时更新。
        结束语
        城乡生态建设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城乡地区稳定发展,需要在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此外,在海绵城市建设落实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发生破坏城乡生态平衡,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城乡建设效率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80.
        [2]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1):102-103.
        [3]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陈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