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刘文潇 赵秀梅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由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当代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仅要实现外部美观与结构完备还要与地域性文化进行结合。通过使用当地建材、因地制宜、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来实现建筑与地域性相结合的目的。以期达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迎合人们的风俗习惯,为我国建筑地域性表达打下坚实根基。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表达
        引言
        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及建筑设计行业的现代化、精细化发展,建筑工程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安全性和建筑功能性这两个单一的层面。优秀的建筑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精神引导力。而地域特色作为艺术、文化的综合性概括,是能够彰显建筑设计内涵、美感和人性的重要层面,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并合理地利用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实现设计中有效的地域性表达,已经成为评判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
        1地域性建筑基本内涵
        地域性建筑是指一类具有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诸多特点的建筑物,其深刻蕴含了当地民众的情感和依赖之情。地域性建筑充分展现了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痕迹,也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当地民众对“家”观念的充分认可。在历史发展潮流之中,地域性建筑能经久不衰并保留其独特的吸引力,如凯旋门、北京天安门、卢浮宫、故宫等,均保留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对民众产生巨大的额吸引力。
        2地域性建筑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域性建筑之所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其原因之一是自然的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的地理、地貌、气候、材料技术等。气候是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因素的综合体。气候条件的不同也会使建筑千差万别,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屋顶坡度一般较高,以加速雨水的流失;树木繁茂,建筑材料以林木居多,往往采用井干式构造。降雨量少的地区,屋面平缓,对建筑屋顶坡度要求不高,甚至出现无顶的建筑。
        地域建筑之间的不同,一方面受到各自不同自然条件和地域特征等方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各个民族和地区居民不同的社会方式、历史传统以及审美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建筑与地域的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的风格紧密联系,各地传统习俗制约着日常起居与建筑。地域建筑的风格、墙体、门窗以及装饰物,与地域民俗民风有紧密的关系,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情感寄托与信仰的表达,这也直接造就了各地地域性建筑的独特文化。
        3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域性表达的特点和原则
        首先,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与地域性特点深度结合。即要突破单一形式和外观的设计,达到地域文化在建筑上的内涵性渗透,也就是要达到地域特色各要素在建筑设计上“形神兼备”的有机表达。
        其次,地域性表达是地域历史发展阶段多元彰显。即建筑工程设计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将新潮的地域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生态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便捷的生活有效融入在内,进而实现地域表达的现实性和发展性。
        再次,地域的表达应当是心理传承与品质引导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建筑功能的设计上应当将不被需求的生活娱乐方式给摒除,而应强化与这些地域心理有着共同要素的建筑功能,从而在保证建筑品味提升的前提下做到更加人性化的地域表达。
        最后,建筑的地域表达应符合当前人们的意识主流,特别是绿色性和环保性。


        4建筑工程中的地域性表达
        4.1建材的地域性表达
        不管构建的是什么,其基础都是建材,这方面也受到了地域性原则的左右。我国的地域建筑不断地发展,在建筑中,每个地方都多多少少的采用了拥有地域性特点的建材,而且很多建筑在运用了地域性建材之后都经受住了当地不同环境的考验。以陕西西安为例,因为西安是我国的文明古都,经过历史不断地沉积,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为了满足西安古风古韵的建筑特点还有宁静致远的底蕴风格,建材大多选取青砖、金属以及玻璃等材料,三者进行有机地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了西安复古的建筑特点,同时经受住了环境对建筑的不断考验。
        当今的建筑中,钢筋混凝土一般都是第一种被考虑到的建材,钢筋混凝土会使建筑的结构更具安全性,钢筋混凝土被大面积的使用,是因其塑形能力强、稳定程度相对较好,所以在建筑设计之中常常作为首选的材料,但是这样多多少少会使得建筑多了些刻板生硬,致使很多建筑物都丢失了地域性的特点。
        4.2建筑功能设计的地域表达
        对于建筑功能设计中的地域表达,一方面应该在建筑空间的组合中实现建筑造型和内部功能空间在地域性表达上的高度融合,还需要在空间的体量、尺度、形状、比例、围与透的关系处理等方面迎合人们在其中的文化体验、感官享受和生活便捷需求,此外还需结合建筑材料的特性分析,给予有限空间的多层次利用,带来人与空间、文化环境与功能发挥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则应合理规划建筑的功能分区,有效将私人功能空间、公共功能空间和辅助功能空间进行科学的组合,达到功能发挥的系统性,文化体现的协调性以及空间贯通的有机性,避免为了单纯的地域性表达,而忽视了功能空间的可发展性,进而弱化了建筑设计的生命力和灵活可塑性。
        4.3文化影响下的色彩表达
        某种意义上来说,色彩感也是建筑的一种材料。从古代皇宫森严等级制度的体现,到现代文明的建筑材料颜色的挑选,人们从不吝啬对颜色的表达。南北地域对地域建筑色彩的影响颇为深远。北方皇家建筑色彩庄重浑厚,以故宫为例,建筑的主色调为红黄两色,朱红墙与琉璃黄瓦显得整个建筑更加气派,堂皇富丽。南方园林庙宇,以清雅朴素为主,基本是白墙黛瓦,水墨写意,充满文人墨客的情趣。宗教对区域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分行佛教的传入。藏族建筑的每种色彩与宗教思想联系紧密。藏族建筑中经常使用的白红黑代表了佛教世界中的天上、人间与地下。白色意为吉祥,居民建筑以白色外墙为主,寓意着吉祥如意。黑色意为驱邪,主要用于门窗上,防止建筑与外界联系的门窗遭到外邪的入侵。建筑色彩蕴含许多神秘的宗教思想。信仰和审美结合在一起,将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地域性建筑表达得淋漓尽致。
        4.4建筑立面及道路设计的地域表达
        对于建筑立面及道路等建筑附属结构的地域性表达,往往需要抛却整体型制向地域性靠拢的设计理念,而应从具有典型特色的文化细节,如建筑雕花、自然装饰、民俗物件、生活场景片段呈现等进行立面的地域性表达,不仅可以避免单一建筑型制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带来建筑设计个性化美感彰显,更能实现建筑文化感和人文情怀的多维度发散,使得建筑更具系统性和文化立体感。此外,对于建筑立面的感官表达还应通过建筑材料本身的色彩搭配、立面色彩粉饰的艺术彰显等实现建筑美感与地域特色的有机表达,从而给予人们视觉上足够冲击与享受的同时,带来人文精神具象、抽象地多重传承。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是我国各地域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原因。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时,要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色,将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将建筑工程设计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紧密联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建筑道路来,为地域性建筑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俊岑.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56.
        [2]李继奎.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艺,2019(1):174-175.
        [3]薛振.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6):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