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7期   作者: 张磊
[导读] 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消防安全管理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容小觑的一个环节
        摘要: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消防安全管理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容小觑的一个环节。因而,企业一定要将本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给重视起来,事先设置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理决策,这将为维护整个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章就从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在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具体举措,旨在为保障电力企业的消防安全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消防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经营与生产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大型火灾事故频频出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机关单位和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因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消防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消防安全关注的重点。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液氮、氢气等大量易燃、易爆的材料,且电站、电缆等长期处于高压、高温环境中,间接增加了出现火险的几率。当前,做好电力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预防与降低火灾事故发生几率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前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电力企业日常生产与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在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员工在落实消防安全措施、设备安全规定等方面存在“不到位”情况,重要生产场所未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如一些偏远地区变电站无永久性消防水源及部分配电室和开闭站未安装消防灭火系统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走过场”,排查工作不全面、不彻底,隐患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排查出的隐患未能做到闭环管理。在消防设施的维保上存在“敷衍”现象,由于目前电力企业场所较多、配备消防设施体量大,一些场所的消防设施配备和维保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变电站及办公楼等场所灭火器超期或失压、消防水带破损、消防栓打不开等状况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2消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既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严格执行,同时,还需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配套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流程、管理方法、权责分工以及标准等,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目前,电力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关的制度内容不全面、规定不细致,从而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工作方式比较粗放,不利于隐患的及时排查处置。
        1.3消防安全工作整改力度小
        近些年来,随着重大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各行各业对消防安全也引起了重视,社会整体对消防的关注度也在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引起了重视,在某些程度上做出了改革。但是电力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上做出的改革与生产环境的变化相比,明显改革力度不够,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在企业中,消防安全制度的建立和体系的产生,是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然后再自上而下一级一级地传递改革,这就导致了消防安全制度确立的复杂和繁冗,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2.1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国家政策以及最新消防规范的宣传,通过内部网站、互联网平台以及宣传栏等渠道,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围绕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配套的多级网格化安全消防管理网络,梳理各级部门担负的权责,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实施流程、相关检查等,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电力企业其他各项工作同步落实、有效融合。用制度来规范日常的行为,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台账,采购先进的消防安全管理设备、器材等。加强日常精细化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通过制度的完善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2.2建立健全电网安全专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体系
        根据《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企业生产、后勤、物资、营销和建设施工等各类场所,高标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精益化明确消防安全工作标准、消防设施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等标准内容。同时,完善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明确消防设施配置配备标准、各类场所消防设施完善化改造标准、施工安装工艺标准、等技术规范内容。通过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2.3要健全组织形式,实行分级管理,做到统一领导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要求,电力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消防安全防火组织,由企业的法人或主要领导统一负责管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企业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零缺陷、零事故”的管理目标,本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1],在安全管理队伍中设立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和生产任务的作用应该被视为同样重要,以实现规划、布局同步,检查和评价。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队伍组织的分级管理,定期开展有关消防工作的会议,将具体的工作给合理分配下去,并定期考察各项消防工作的完成情况,针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具体整改,努力实现各自的功能和交流的层会消防管理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坚实的环境。
        2.4强化电力企业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企业紧急救援逃逸系统
        要从容应对企业火灾突发事故,首先要增加相邻生产车间的联系通道。因为电力企业建筑规模相对较大,空间相对封闭,所以可以适当在相邻楼层或者生产车间之间增加一定数量的联系通道。在出现突发火情后,员工可以通过这些通道快速撤离现场,增加逃生几率。其次,增加紧急出口数量。在人员高度聚集的地点,增加紧急出口的数量,加快人员疏散速度,减少二次踩踏事故,为员工逃生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建立防火防烟隔断装置与分区。火灾出现后,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影响,确保员工快速撤离现场,建立防火防烟隔断装置与分区至关重要,如防火防烟的屏蔽门。要确保企业建筑材料以及供电设备必须满足消防标准。企业建筑材料以及供电设备必须使用消防部门认可的防火性材料,减缓火灾燃烧的速度,各类设备仪器、接地装置、防火装置等都尽可能使用阻燃或者不燃材料。最后,加大排烟、通风系统建设的力度。火灾带来的主要危害是火灾产生浓烟导致员工在逃生期间无法辨明方向而出现相互踩踏,因此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排烟设备,降低浓烟给救援工作或者员工自救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需要强化突发状况下的安全疏散标志与应急照明等紧急疏散逃生系统工作。例如,电力企业的地面、通道、自动扶梯以及台阶等到紧急出口之间要有清晰的荧光逃生箭头标志,在遭遇火灾时,员工能够精确找到指示箭头并按照箭头的方向逃生,增加救援效率和员工逃生的几率。
        结语
        综上所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企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然而现在电力企业大部分存在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在抓紧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员工消防安全的培训,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制度,指导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 楠.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2):6.
        [2]翟爱功,陶继兵.提升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