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低压配电网中,最常见的配电问题是线损异常。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如果配电区域经常发生异常线损,将严重影响配电的安全稳定,最终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分析线损异常原因时,一定要落实到位,认真查找故障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我国配电网的稳定和安全。在当今社会,在自然资源严重枯竭、能源缺口巨大的环境下,以电力为主要能源供应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对策
导言:配电站区是电网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范围内与电力用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电站区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社会利益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对于电力系统而言,配电站区线损管理是指系统相关设计、规划、生产、运行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标准,因此,配电网线损管理已成为电力系统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指标。
1配电台区线损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电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率是评价电网电能性能的重要参数。用电越普遍,电网损耗率越低。电厂发电只能通过变电站、输电网、区域配电设备等一系列电力设施向终端电力用户供电。在输电过程中,各支路可能会造成部分电能损耗,如:供电线路发热损耗、变电所变压器设备失电等,针对这种电网损耗,我国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电能损耗管理办法,其中之一是变电站区域管理。分区管理主要针对低压电网用户。通过对整个站区用电量的实时监测,可以准确定位电网线损区域,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然而,变电所区域的线损值往往不稳定甚至异常,这不仅增加了电能损耗量,而且影响了输配电线路的稳定性。
电能的传输过程非常复杂。首先,发电厂完成电能生产后,利用配电网、变电站及相关配电设备进行输电。经过这些程序,权力就可以传递给人们,人们就可以实现权力的使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传输程序复杂,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输电线路的无序运行导致了许多环节的电能损耗问题。理论上,几乎没有办法避免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常加强对线损的管理,尽可能地降低电能损耗。在我国,为了尽可能减少电能损耗,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其中一种管理方法是变电站区域的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对整个站区的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当线损异常时,及时发现问题点,及时收集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低压配电网各站的效率。
2线损异常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2.1组织管理不合理
目前,部分供电单位内部沟通存在一些问题,各部门工作协调存在费时、效果差的问题。最后,由于组织和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不能及时处理的异常线损问题。如变压器更换后,相关部门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值,甚至有的单位上报了错误的CT参数,导致后期用电计算过程中实际用电量与供电量相差较大。
2.2三相负荷不平衡
目前,社会节点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电力企业配电负荷压力增大。受技术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低压配电网对负荷有明显影响。此外,电网在初始设计和规划阶段存在各种缺陷,导致大量的单负荷集中在单相和两相,三相负荷不平衡。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引起线路损坏率的上升、供电电压质量的下降、变压器有效功率的下降、运行温度的急剧上升,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3未实行变压器使用存档
近年来,通过对低压配电站区干线线损异常问题的分析,发现部分异常问题的发生是由于变电所区域部分用户对变压器的使用没有备案,导致变压器在使用中缺少相应的档案资料,导致站区线损问题频发。而变压器未按规定备案,造成用电与供电的差异,增加了线损监测的难度。
3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应对措施
3.1管理措施
只有完善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损,降低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站区的线损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做好线损基础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从实际出发,细化线损管理;加强线损管理考核,提高全员关注度;完善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定期召开线损分析总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其次,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低压配电站区线损的计算、分析和解决方案。加强抄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抄表管理制度,规范抄表人员行为,减少抄表误差。也可以建立“双重审计”的管理模式。如果固定错误率较高,我们可以进行系统的现场双重审计。第三,加强窃电管理。供电企业可以配合国家机关打击窃电行为。同时,要建立防窃电技术体系,及时发现窃电现象,大力推广防窃电设备和技术。特别是对窃电严重的地区,要加强检查,严惩窃电行为。最后,做好线损的日常管理。对一些重点领域,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生线损时,应及时定位事故点,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停电时间。定期注意低压配电站区的清扫工作,避免外力造成线路损耗。如某山区供电局在线损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重点对线损异常区域的主表、用户表进行现场跟踪,对电能表的表号、资产号、表号进行核对。要不断提高对用户用电不成功率的管理,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用户上网率和上网率的管理水平。(2)检查站区周边环境及表箱是否上锁、损坏,询问周围用户是否有窃电、窃电现象。(3)加强变电所区域线损日常维护和控制,正常开展运行配电系统和电采系统的应用分析,进一步降低低压变电站区的线损率。(4)对供电区主要用户进行计量装置调查,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线损责任考核。因此,供电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线损管理制度,从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3.2技术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供电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结合低压配电线损异常情况,不断开发解决线损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
首先,可以加大对高质量测量设备的研发,降低低压配电站区的测量误差,从而降低线损率。其次,电网规划中应合理设计输电距离,并根据全区站场情况合理设置变压器位置。特别要注意现场测量,根据周围环境合理布置供电线路,尽量避免线路迂回、供电半径长的问题。最后,尽量降低电流峰值,尽可能保持负载电流值的稳定与平衡,降低突变性电流值。或者可以尝试安装一个电子定时器来有效地控制电流;利用变压器过载来降低线路损耗的概率。此外,配电网初期可进一步优化配电网的经济运行,合理调整负荷电压和电流,使变压器负荷和线损最小化。如配电站区智能终端盒,将配电变压器负荷和居民用电量的实时数据传输到统一的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平台,实现状态监测、计量管理的科学管理,负荷管理、无功补偿控制、三相不平衡管理、用电信息管理及交互。实践证明,线损在原基础上可降低40%左右。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力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对此,供电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点开展各项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压配电站区线损异常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且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多方面分析异常线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低压配电站区电网的部署和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异常线损对低压配电站区供电的影响,促进电力企业平稳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祺.低压配电台区线损的异常问题及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9):180-180.
[2]鄢洪涛,严利涛.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7(30):43-44.
[3]王战.论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