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近几年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行业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但是相关的现场施工管理并没有跟随建筑行业一道飞速发展,还在不完善的状态中,在竞争压力下尤为明显。加强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对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随着国家与群众对工程管理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问题逐已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因此,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土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
一、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流程问题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综合、系统和复杂的项目,科学完善的施工流程是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安排与优化施工工序和各个工作流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许多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规范和完善的施工工艺流程,致使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浪费严重,施工效率低。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土建工程最后成形的场所,也是各种物流、人流以及信息流的汇集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状况如何关系着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混乱现象,施工现场脏、乱、差,具体表现在施工现场不够整洁、设备的摆放较乱、设备面貌不美观、施工垃圾堆积较多、机械停放不按规定、材料乱堆乱放、施工场地的道路被占用、施工人员工作的精神面貌差、积极性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不高等等。这与文明安全施工建设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3.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好坏,往往影响到整个施工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技术)控制系统。但在目前的土木施工当中,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定,但是施工现场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技术指标的控制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技术,顶管支护技术等土木施工中较为复杂的技术,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影响技术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测和分析,减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保证施工效果。同时还可以采取现场分析的手段对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4.施工进度的问题
控制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属于工程建设项目时间总体安排和建设工作程序的内容,保证施工进度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有利于规范一系列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检查、调查等活动。目前,我国很多的土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都普遍存在着总包和分包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很难对施工进度有统一的要求,往往各个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相差很多。建筑工程往往都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有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规划与计算。而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分包项目的分包比较简单,在合同中对施工进度的规定都比较模糊,而没有及时做明确的合同规定,很多规模较小的分包公司也没有延误赔偿的概念。造成了在实际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小的分包项目不能按时完工,使得土建工程的整体施工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影响了工程的交付使用,增加了土建工程的施工成本,严重影响了土建工程的投资效益。
二、优化土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
施工现场的管理有很多内容需要考虑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想要做到施工现场管理的最优化,就必须要明确土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管理人员只有做到这三项基本原则才能最大程度的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
1.规划施工的标准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对施工行为的基本要求。因为施工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施工行为不规范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等经济损失,以及建造违法建筑等带来的危险等。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就一定要明确施工的标准,保证施工的质量。
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主要包括一些基本内容:(1)优化施工过程各方的配合,保证各方配合的默契度,发挥综合管理的优势,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促进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在选择工人和后期工人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培训的方面加大投入,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促进建设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3)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潮流趋势,了解用户的想法,一定要哪个更好的贴合用户的需求,促进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加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实施标准化作业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5)给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普及文明施工的观念,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和文明,从而更好的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6)制定完善的工程建设制度,为各项施工所需材料做好预算,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使用,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投入。
2.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
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注意管理的科学性和制度化,力求通过管理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以及工人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就需要项管部门制定好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科学性。
3.确保施工的经济效益
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投入,但是也不能过多地投入,一定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整个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保证施工管理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投入,节约建设成本,促进工程建设经济的效益,力求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否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度的浪费,大量支出一些不必要的指出,就会浪费施工成本,导致最终工程投入的追加,导致施工经济效益变小,阻碍施工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1.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如期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源类别多,要把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再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施工资源是建筑工程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所保证的重要一环。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进度。如果资源配置过度,会浪费施工资金的投入,如果资源分配不足,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延误工程工期。所以,要根据不同建筑工程资源需要,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把控、保证资源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既不过度浪费,也不能让资源缺少而延误工期,科学统筹,合理配置。
2.规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严格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是规范施工现场,维护现场施工秩序进行的有效措施,是确保工程如期进行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规定如下:第一,要求全部现场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前线工人,全部佩戴统一工作牌,工作牌上除了姓名和部门以外,还要有工程实施企业的相关印迹,设置区别于设备用道路的工作人员专用通道,防止意外伤害。第二,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以及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对每一个步骤严格检查。相关技术操作员在施工前应进行设备检查,对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报备,以确保施工的进度。第三,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实施规范,遵守实施准则。现象工作人员要配合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自身的工作范围高标准要求。
3.强化现场施工的人员管理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是整个工程的直接参与人员,贯穿工程进行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会对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现场施工的秩序运行,施工企业有必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3]。首先,根据工期的进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施工现场技能培训,示范建筑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传授相对的应急对策。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会对施工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对新参与的工作人员做好岗前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了解相关技术要求,强化职业技能,使其快速融入工程进度中。
参考文献:
[1]李玲.新时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96.
[2]唐彩艳.浅谈如何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地产,2019(23):74.
[3]徐箭,康建军.试探建筑工程土木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