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10期   作者:1.徐明 2. 陈红
[导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湟中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湟中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1 号文件、中央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全县农业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 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牧业经 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1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种植 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蚕豆、马铃薯、油菜、蔬菜 等优势农产品的种植比例,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066 万公顷,其中优质豆类、马铃薯、油料、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比例保持在 75% 以上。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县 建成设施蔬菜基地 32 个,温棚总数达到 2. 6 万栋,万亩露地蔬菜基地 2 个,千亩露地蔬菜基地10 个,全县百亩以上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5
个,蔬菜种植面积达 0. 93 万公顷。按照“生态循环,做大做强,提升效益”的要求,促进养殖基地规模化发展,全县养殖基地数量达到 126 个,生态牧场 4 个,种植优质饲草 1. 47 万公顷,初步形成了“草畜结合、农牧联动、立体高效”的循环农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休闲农业新业态,创建省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11 个,休闲观光农业逐步成为湟中县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1. 2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006 家,联合社 8 家,家庭农牧场 453 家。加大农产品贮藏保鲜力度,全县建成马铃薯贮藏窖 356 座、库容 3. 36 万吨,蔬菜保鲜库 68 座、库
容 4. 24 万吨。加快土地流转,新增流转面积 0. 1 万公顷,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0. 83 万公顷,占承包总面积的 15% 。认定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4. 33 万公顷,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0 个,省级规模化养殖场 108 个。认证无公害产品54 个、绿色产品63 个、有机产品2 个,认定“湟中蚕豆”“湟中燕麦”“湟中胡麻”3 个产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1. 3 科技支撑成效显现
        把科技驱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加强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马铃薯、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2. 2 万公顷。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0. 87 万公顷,测土配方施肥 5 万公顷、配方肥应用 3 万公顷,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 0. 67 万公顷,建立各类作物繁制种基地 0. 3万公顷。完成机械化播种 2. 4 万公顷,农机化节本增效工程完成旱作沟播0. 52 万公顷、保护性耕作 1. 02 万公顷,建成百亩以上农机化示范点 145 个。每年引进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 20 余个,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绿色防控等新技术 10 余项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意 识,注册了“弘大”、“瑞青”、“苏尔吉”、“云谷红” 等农畜产品商标 35 个。以区域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破解蔬菜产业发展短板,湟中圣地田园蔬菜 产销协会申请注册了“圣地田园”蔬菜区域公用 品牌,完成了商标标识设计,印制了“圣地田园”包装袋、包装带、商标标签等 50 万个( 只) ,并依托瑞青合作社、靖祥合作社、小南川联合社、青海 鲁源开发有限公司等的产销优势,在西宁、长沙、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市场实现了“圣地田园”公 用品牌商标的包装标识销售,品牌建设迈出了实 质性的一步,取得了突破。


2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产业兴旺是首位。但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与质量,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
2.1   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虽然近年来以川水地区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较低,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抗旱保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 2 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农业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部分政策的综合效益不高,虽然各类优惠政策很多,但相对分散,缺乏统筹使用一盘棋的工作机制,资金使用效果不佳。
2. 3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还 不高,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致使 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以家庭 为单位的分散种养殖比例大,其农产品生产组织 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 广和对生产过程的监管。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农 产品多为初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众多,但整体规范化程度不 高,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3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准 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以及新时 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解 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的 20 字方针为指导,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 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 村美丽。
3.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围绕现代农业之路,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现 代农业提质升级。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 营、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导向,优化现代农业 区域布局。继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 量打造西纳川—云谷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小 南川生态养殖园区。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 目建设,在稳定粮食的前提下,继续优化种植业 结构,充分发挥高原冷凉性气候优势,重点发展 蔬菜、马铃薯、豆类、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 成区域性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带。养 殖业继续以环山草食带肉牛、肉羊产业为主,兼 顾奶牛、生猪、家禽等,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牧 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3.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聚焦优势特 色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规范 社,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和支持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 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家庭农场( 合作社) ”等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 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重农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订单作业、全托管、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培育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社 会化服务组织。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资助项目(2016gzpp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