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在清理整治农地非农化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10期   作者:1,李少辉 2,李开东
[导读]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工作人员应保持先进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工作人员应保持先进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应积极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新技术融入到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和成果竞争力。本文基于测绘地理信息在清理整治农地非农化工作中的应用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清理整治农地;非农化工作;应用探讨
引言
        违法违规建设“私家庄园”等非农设施占用耕地甚至永久性基本农田,冲击耕地红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做出重要批示,坚决遏制“大棚房”问题蔓延势头,强调“农地姓农”底线不容触碰,耕地保护红线不容冲击。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1“大棚房”清理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可以预见的是农村将成为社会资本涌入的另一片红海。但近年来农村开发乱象频发,肆意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非农设施,随意挥霍土地资源,大量毁耕弃耕,更有甚者不管不顾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到农村圈占良田,修建自己的私家别墅,这些现象如若不及时监管和制止,乡村振兴将无从谈起。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面对农村粗放式发展的开发模式,“大棚房”清理工作正是带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可谓正当其时。因此,党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始终以高起点、严要求、重质量来推动此次工作的开展,以此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环境。
2“大棚房”清理治理范围
        “大棚房”问题,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的非农业建设行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范围主要包括三类问题:第一类,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借建农业设施之名违法违规搞农业建设,特别是“私家庄园”、别墅、度假酒店、商业养老设施、经营性住宅等,或以设施农业为名按设施农用地备案后,改变土地性质和设施用途,用于非农经营。第二类,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主要包括建设住宅、餐饮、娱乐等破坏耕作层的非农设施。第三类,农业大棚看护房建设严重超标准,甚至违法违规改变性质和用途,进行住宅类经营性开发和建设餐饮设施等。
3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机构改革,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综合性较高,要求相关的地理测绘人员要充分的掌握有关农业、林业、水体以及土地等相关知识,具备专业的技术与理论水准。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未来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应用范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针对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测绘人员要不断的更新思想观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的与测绘地理的相关部门进行友好的合作,让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测绘人员对于生态自然资源的调查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在相关指标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表自己的建议,推动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资产化,让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方面的知识能够结合到其中,使生态自然资源的资产能够得以全面的核算,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在未来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主要部分还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来源范围已经不只是局限在基础测绘方面,还会涉及多领域,通过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能够让地理信息测绘相关数据更加丰富和专业。再就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能够使其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更加的深入。


4自然资源管理概述
        自然资源管理包含诸多内容,如监测评价或者权属登记等,例如,监督评价主要是结合自然资源状况制订相应的监测评估机制,这样既能对自然资源实现实时监测,还能对其有效调查,从而对监测或者调查结果科学整理,运用到管理中。其中权属登记主要是对不动产或者自然资源权属进行登记,同时对相关权属资料进行收集,进而对这些登记资料汇总,实现科学管理。现阶段自然资源管理也开始面临某些挑战,首先,在对山体资源进行测绘时,很多资源都归同一部门管理,如山、林以及田等,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业务开始融合,要想实现统一管理不但对技术有着很高要求,而且也给测绘工作增加了挑战。所以,从业人员要对水利或者农业甚至林业都要有较为充分了解,同时要强化这些领域的一系列专业知识,以此胜任测绘工作。其次,从某些方面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果受到一定限制,有的测绘地理数据属于保密范围,但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出现相悖现象,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对地理信息进行考虑,处理好与保密要求的相互关系,让地理信息价值得到展现的同时,提升利用率。最后,在测绘精度方面,有的测绘人员可能对空间精度投入比较大的精力,但经常忽视数据属性,也没有对覆盖广泛性进行考虑,致使地理信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影响了其应用价值。
5关于“大棚房”整治工作
       
        (1)部分农民将“大棚房”视为一种快速变现的手段,他们认为依靠种植粮食所收获的劳务报酬不仅低廉,且还需要辛苦劳作并承担一定的气候变化、旱涝灾害等不确定风险。相反,向一些开发商或城市居民出售农田建设“温室房”,将失去土地,但不需要投入更多其他生产要素。即使在房价高的现时代,也可以一次收获高“买卖”收入,村民们可以看作是“稳定”的买卖。(2)一些村干部和乡镇政府领导人允许开发商或城市居民建设“温室房”,占集体经济团体土地的份额,但可以与由此产生的投资收益相媲美。建设“塑料大棚”,有利于将工商业资本注入村庄团体组织,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也有利于城市居民实现“田园别墅梦想”,改变农村过去农业为主的格局。也有很多人利用个人职权转卖集体经济团体土地,赚取非法利益。他们认为通过引进资本建设“温室房”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支付的费用,值得受到偏爱保护。因为相关政府干部不能履行主体责任,市政管理态度不坚决,不作为,使得“大棚房”整治工作屡禁不止,整治拆除工作形同虚设——大棚房屋拖延不拆、拆了又建、边拆边建,严重阻碍“大棚房”问题的根治。国家对搞好整顿工作的乡镇也可以给予资金和优惠政策等奖励,对违法行为也将加强处罚,使政府干部和农户了解建立非法温室建筑等立即利益,但失去休息基础的长期意大利必须坚决拒绝“温室房”,保持耕地不被占用,才能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利益。
结束语


        “大棚房”清理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国土监管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国土空间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从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创新监管方式,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手段,为国土监管工作提档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铜山,仇一萌.论“大棚房”死灰复燃的成因及其对策[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1):48-53.
[2]赵强社.关于“大棚房”整治的“三个坚决反对”[J].中国乡村发现,2019(01):139-145.
[3]赵雪梅.浅谈张掖市甘州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0):85-86.
[4]张凯铎.“大棚房”清理整治的救济与法律规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08):94-98.
[5]王金金.青海“大棚房”整治全面完成[N].中国建设报,2019-06-17(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