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在规避高层工程的质量风险、提高建筑构件的强度、减少建筑裂缝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本着提高建筑质量的主要目的,后浇带技术深受建筑工程的喜爱。因此,强化对后浇带技术的分析研究,探索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关键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结构;土建施工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工程不仅能够节省城市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生活与工作质量。后浇带在高层建筑当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予以强化。而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然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需要设置临时变形缝,在完成主体结构以后,处理后浇带的补齐工作,进而增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避免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或者沉降不均匀而出现裂缝。
高层建筑后浇带主要有三个种类:第一,沉降后浇带,比较适用在避免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间沉降差方面;第二,温度后浇带,该种类型在避免由于温度变化产生拉裂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第三,伸缩后浇带。如果是建筑面积相对较大,避免因为结构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设置的一种后浇带。
1?后浇带的结构设计
后浇带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中,人们要规避建筑结构的裂缝出现,改善建筑结构的沉降问题,所以要对建筑物的基础结构位置进行临时的施工干预。这种干预需要施工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展开,要尽可能选择在温度比较低的天气状态下进行施工。不仅如此,还要求施工人员添加适量的铝粉在其中,增大强度,减少裂缝,让后浇带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其建筑结构需要设置在地上,所以,该结构就会受温度变化影响,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平面尺寸比混凝土所规定的伸缩间距大很多。因此,如果不能够对后浇带进行合理地设置,必然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与稳定,甚至降低其坚固性,最终对高层建筑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设计高层建筑后浇带结构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建筑结构平面尺寸超出混凝土规定伸缩缝的问题加以处理,进而确保所选择的后浇带类型科学合理,在予以全面详细地规划以后开展后浇带施工。另外,应该根据相关的规范与要求来合理地设置建筑屋面保温措施,同时重视建筑关键部位钢筋的配筋率。
2?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2.1?优化结构
传统的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结构沉降问题比较普遍,这是因为建筑的承重能力和设计标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建筑结构严重变形,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让居民后续入住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有了后浇带技术可以让工作人员快速对建筑项目的内部结构、整体参数以及安全系数进行细致的核算,让隐患及早显现出来,从而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
2.2?提高质量
后浇带的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的收缩和膨胀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因温差变化和不当施工导致的建筑问题非常多,但工作人员设置好了后浇带,为建筑结构的修复预留下足够空间,所以即使建筑施工时发生形变,相关人员也可以将这种形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损失减到最小,避免因为形变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
3?高层建筑中后浇带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工期选择
为了保证后浇带技术的特性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人员可以对后浇带技术作业的工期进行合理的安排。高层建筑的工程以混凝土为主,这种建筑内部结构的收缩形变一般在两个月之内。但高层建筑是在不均匀的沉降结束后才会开展后续浇筑作业,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后浇带技术实施的工期。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楼结构施工其实是同步进行的,但因为这两者的工程量大有不同,所以建筑之间沉降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必须等这两者全部完成沉降,才能展开后浇带等相关施工作业,以此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3.2?材料选择
高层建筑工程中,工作人员要全面检测,对已完成建筑结构中的裂缝进行全面的清理,确保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杂物。此外,工作人员要查看建筑结构中的排水系统,在排水方面多加注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应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材料完成浇筑,强化后浇带的效果。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在材料中添加合适的减水剂,加强材料的密度,以便更好地保证后浇带的质量,以满足相应的施工标准。
3.3?模板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模板的设置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标准进行。工作人员在浇筑裂缝前要参考工程的设计图纸,对整体浇筑进行预设,在确认模板钢丝网格均匀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工作人员在模板的设置上可以分层展开,从上到下将模板的两端按照设计标准放置,有效地减少网格浆体泄露的概率。
3.4?混凝土浇筑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标准内一步一步完成整个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还要在浇筑前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多次试验,使其符合浇筑材料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浇筑的质量。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要通过振捣作业及时修复和处理钢丝模板损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避免模板损害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工作人员还要科学设计钢丝模板和振捣设备之间的距离,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浆体损失等突发情况。
3.5?施工缝处理
工作人员处理施工缝时,应先对混凝土进行初步的观察,并配合压力水冲洗混凝土,直到混凝土中出现骨料。然后工作人员利用钢丝网将这些清理干净,再开始对后浇带施工缝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因为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可能让工作人员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期。这时工作人员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观察准备中充分把握凝结时间,保证整个环节顺利展开。
3.6?温度控制
按照技术的操作来看,在进行后浇带浇筑作业时,工作人员还要对整个浇筑的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从庞大的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中得出温度控制的具体范围。目前,行业内的标准基本都在10℃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后浇带不会出现明显的形变,最适合进行裂缝浇筑,工作人员要准确把控这个时间。
3.7?维护工作
后浇带的施工还需要后期的维护,工作人员在后浇带完成后要在周围安装质量好的防水瓷砖,或者让工作人员在操作的位置涂上防水的材料,这样浇筑的质量会更好。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要充分利用模板对浇筑面进行封盖,常见的模板类型有木质和铁质,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针对后浇带的位置可以做临时护栏,加强对操作面的保护。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后浇带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无论在结构设计,还是施工技术上都为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合理科学地使用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高层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还可以全面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忠洪.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7):152.
[2]王留成,苏英强,陈君.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结构后浇带对屋盖钢结构施工方案的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18(1):43-48.
[3]张守贵,唐鹏举,余运波.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大跨度工程楼面后浇带钢桥搭设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6,45(10):22-25.
[4]薛大文.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5(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