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苏宏伟
[导读] 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提升建筑质量,需要对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科学合理的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使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只有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才能够确保为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新型结构,通过混凝土材料与其他相关材料的密切配合而构成,常见结构形式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制作工序简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不高,便于操作。混凝土结构可以基础材料作为施工原材料,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便于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混凝土结构可利用工业废料进行制作,具有节能环保特性,性能可调节,满足不同类型工程的使用需求,且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和适应自然灾害能力。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2.1材料及配制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若其所需的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相应的检测及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不及时,则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制约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水平的提升。同时,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配制中,由于未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合理配制,过于依赖以往的实践经验,导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缺乏有效性,与之相关的坍落度、强度等不达标,威胁着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要求、混凝土结构功能特性等,重视原材料质量的科学检测及应用过程中的控制,充分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状况,促使这类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避免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效果造成影响。
         2.2強度及水灰比的影响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对强度等级高的水泥依赖性强。因设计标准、施工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水泥强度有所下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可能会加大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问题发生率。同时,由于某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水灰比设计未能达到施工标准要求,从而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会降低其施工技术应用水平,需要施工单位及人员能够通过对强度等级良好的水泥选用、水灰比标准的科学设计等,完成好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予以应对,进而提升其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2.3其它因素的影响
         (1)人员因素的影响。由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部分施工人员责任意识薄弱,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着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其施工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专业培训活动、奖惩机制的配合作用下进行科学应对,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有效性。
        (2)浇筑及养护的影响。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对其浇筑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养护不当,也会影响该结构施工效果,需要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过程的严格把控、养护工作的高效开展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应对。
        (3)由于对温度控制不够科学,会使混凝土结构受到内外温差变化的影响,引发裂缝问题,其施工效果不够显著。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强化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作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进行开展时,如果忽略混凝土结构的细节,会使混凝土发生水化热等情况,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直接影响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不断对土木工程建筑的安全性进行降低。因此,为确保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一方面,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适当的对外加剂进行添加,确保通过添加外加剂可以减轻混凝土水化热的程度,以及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而使混凝土在更大应力的作用下仍然完好。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拉性能较强的材料,例如有机纤维材料等,不断强化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进而大幅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3.2混凝土搅拌技术
         虽然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对商用混凝土进行使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仍然无法对商用混凝土进行使用,而是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配制,配制混凝土时首先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对材料配比进行确定,然后对相应的材料进行选择,例如骨料、水泥等,进而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采购材料之后,需要对搅拌设备进行安装,以及检查设备,确定设备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故障问题等,所有情况都达到混凝土施工要求之后,在设备内加入适当的水分,对设备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并且按照所确定的配比,依次对水泥、骨料等材料进行加入,将所有材料搅拌均匀之后,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配置所需要的混凝土。
         3.3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在进行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时要结合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时,需要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立足于混凝土强度的设计等级。水泥材料选择的施工要点在于优先选取水热化较低的材料;石料的选择要点在于优先选择表面较为粗糙且质地坚硬的材料。严把质量关,不能让不合格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比如在选择水泥材料时,应该淘汰安定性差的水泥,在选择石料时应该淘汰有较大缝隙的石料。
         在实际的施工中,水泥用量和水灰量二者之间的比例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效果,在操作中应该不间断地搅拌振捣,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性能,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外加剂和掺合料。
         3.4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施工技术要点:首先,在进行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先将模板面清理干净,尤其是对模板面上粘附的砂浆和木屑进行清理。此外,还应该注意给浇筑部位洒水,从而让施工时浇筑部位能够保持湿润。其次,应该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检查,尤其是应该对垫块进行检查,确认无脱落、无偏移。再次,在进行浇筑施工时,需要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出现机构位移的问题,就必须立刻停止浇筑施工,只有在完成位移矫正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浇筑作业。最后,在浇筑到柱高的一半之后,应该降低浇筑速度,在开始二次浇筑之前需要保证一定周期的时间间隔,以避免出现软顶的问题。
         3.5科学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
         在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混凝土自身发热情况的产生,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首先要考虑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与火山灰水泥同时增加缓凝减水剂,帮助混凝土提高凝结程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再安排浇筑过程中,首先要避免高温焦作,通过短距离的输送混凝土可以进入冷水搅拌控制混凝土温度,方案的制定对其温度监管具有有效的处理,在冬季施工期间,由于气温较低会增加混凝土凝结速度,因此在避免气温低于5℃下进行焦作或者是采用加入。       
        4总结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整个工程的进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不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切实的去学习,去提高我们的水平,进而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再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8(03):87-89.
        [2]段富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8(06):59-60.
        [3]李文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居舍.2019(04).
        [4]范兵.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