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彪
[导读]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强质量监督制度,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强质量监督制度,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为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政府部门也在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增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

        前言:水资源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基于此,相关部门需给予水利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社会长远发展中充分地发挥出,为加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做铺垫。但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质量监管问题,这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人员亟待优化的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与管理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不断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旨在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顺应,同时社会新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当今社会主题不断朝着科技化发展,许多水利相关产业也在不断推进新技术,因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对于增进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水利工程的关键在于施工过程的监理与管理,其管理过程的效率与工程的进度与项目成果直接相关,为高效率的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加强施工管理,增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唯有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并重视其细节如工期长度、计划费用、施工安全等问题,采用高效率与科学的计划与手段,优化展开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理与动态调控,才能提升管理的综合水平,稳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2、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独立基层质量监督机构
        以往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结构是三级机构,分别是部、省和市,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完善,目前水利工程质量将机构为四级机构,分别是部、省、市和县。但是受机构等等限制因素的作用,质量监督机构只是在形式上进行敷衍,而不能形成单独具体的机构。昭通市目前已经建立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监督机构,分属于市、县的水利(务)局。此外,由水利(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质量监督工作,县级没有单独的机构,没有单独的人员编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可能还会被忽视,严重的影响到了水利工程质量。
        2.2没有严格监控项目决策和设计过程
        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要将质量监督工作贯彻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但是往往会忽视工程项目决策过程的监督,同时也没有重视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督工作。水利工程项目在其设计阶段,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工作,则其施工设计方案很容易出现问题,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上其决策过程缺乏保障,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的得不到保障。在昭通市水利工程项目中,往往会由水利局行政主管部门监控工程的设计过程和决策过程,导致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2.3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流于形式
        目前,正在使用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主要是由行为监督为核心,其中项目法人等质量责任主体的工作,是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对象。但是在具体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敷衍检查工作的程序。只重视和关注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工作,只重点对待质量监督制度的建立工作等等形式上的工作,但是却忽视了制度自身是否具备实用性,忽视了检查制度的使用情况等等实质性的工作,从而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够贯彻到位。


2.4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包括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设计、施工、法律等等,这就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出来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质量监督人员不仅要具备了解一定的施工工艺、还需要十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遵守监督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我国部分质量监督单位配备的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缺乏工作经验,并不能胜任监督工作。

3、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水利工程监督管理的制度化发展
        所谓水利工程监督管理的制度化,是指将原本已经存在的监督内容和监督体系以更加明确的成文条例予以整理,从而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监督管理制度。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在主观意识上对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对水利工程的单项进行监督时的方式和态度也各有不同,这种人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工程的建设带来阻碍,因此就需要一个明确有效地制度作为管理者和施工者的共同的参考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实现的监督管理才能成为一个完善有效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对工程的质量监督起到积极地作用。
        3.2明确权利义务体系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对施工主体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对每个工作岗位的权利义务规定,对管理者的权利义务规定和对监督者的权利义务规定。明确的权利义务可以让整个施工项目的权责更加清晰,让每个主体对自己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更加准确,权责清晰带来的好处是对于质量和进度完成优秀的工人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则可以准确清晰的找到负责人,避免承担责任时的互相推诿。这种方式既激励了优秀的工人,也对产生质量问题的个人和团队可以进行处罚,赏罚分明的方式更有利于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
        3.3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制
        施工企业应该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生产安全一起管”的原则,不断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其最基本的安全制度,也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务。为了保证相应安全生产方针的顺利实施,施工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科学的完善,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安全施工目标,并保证工程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所谓安全责任的落实就是指,施工企业必须保证自身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和认真执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施工。另外,施工企业还应该明确企业的法定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不管企业因为何种原因出现何种问题,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减少,保证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人员及安全管理工作合理到位。

结语: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指的是,在严谨的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将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和质量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其属于一种监督行为,该监督行为具有政府委托的性质。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在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水利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落实其质量监督工作,通过监督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及时的发现水利工程的质量隐患,同时要有效的研究其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给出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法,最终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熙.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地下水,2017,39(03):162-163.
[2]郑熙.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践与启示[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7,53(04):63-65.
[3]宋景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2):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