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禄慧丽
[导读]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顶梁柱,现在农业发展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日益凸显。
        摘要: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顶梁柱,现在农业发展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日益凸显。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为了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水利工程要改变以往的灌溉模式,积极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用水进行合理以及科学的控制,提升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措施
        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在促进农田发展和提升水资源应用效率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所以应该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拥有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通过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升农业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
        水资源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绝对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大多采用大水漫灌模式,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在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建设过程中,需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优势。首先,通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无效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淡水资源供给紧张的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结合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蓄水需求,利用先进的灌溉设备,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水分条件,保证自然因素和相关因素能够有效结合,起到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最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能够减少农田灌溉的劳动投入。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通常会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避免投入过多的劳动力,能够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节省出来的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产业,在实现农业产业稳产增产的同时增加农民群众的额外经济收入。
        2节水灌溉的相关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
        节水灌溉属于一项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正确操作,灌溉用水基本都是水源处直接获取灌溉用水,在长期灌溉中容易在管道中形成矿物质,导致水管堵塞。同时,灌溉设备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下,容易遭到环境腐蚀或者人为破坏,如果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会对节水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2.2环境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南北环境差异导致气候呈现多样化,由于各个地区的阳光照射条件、空气流速、气候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对节水灌溉效果也带来巨大影响。
        2.3地理位置
        不同地理位置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例如一些地区降雨量多、水资源较为丰富,一些地区降雨量较少,淡水资源严重缺乏,这种差异也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3农业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3.1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这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用于灌溉大面积的农田,通过运用喷灌机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工作原理:利用灌溉机灌溉时产生的压力带动卷盘,通过转盘的作用使水资源流过软管。将喷头安装在喷灌机上,能够使用水资源对农田进行大面积灌溉,在想要进行灌溉时只需要对喷灌机进行简单移动。移动喷灌机能够全方位灌溉农作物,还有较多的优点,如操作简单、可以适用于不同地形的农田以及管理相对简单等,还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机械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但是,移动喷灌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等,并且在进行灌溉时需要相关的辅助设备。


        3.2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一般应用在大棚中,在灌溉时需要结合种植的实际状况,进而确定灌溉周期。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在灌溉区域内建设通水管道,并且需要安装灌水器。另外,在进行灌溉时,可以在水中混入一些肥料,然后水会通过管路对农作物根部进行直接喷洒,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3.3优化传统灌溉方式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在应用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不但不能保障灌溉质量,而且还不能有效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所以避免输水期间的水资源浪费,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灌溉用水。目前,在输水过程中主要应用两种节水措施对这种灌溉方式进行改进:一是防渗漏技术,这种技术主要使用建筑材料对输水沟渠进行处理,能够避免水资源渗入地底,从而节约水资源;二是管道输送,在沟渠中安装灌溉输水管道,灌溉水会通过管道流入农田,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另外,将管道输水技术应用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中,其节水效果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4农业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措施
        4.1科学选择灌溉技术
        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农作物种类和农作物生长阶段,保证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那些产出量较少的大田粮食类农作物,大多数选择地面灌溉节水技术。而对于产出量较小的植物,可以采用膜下灌溉技术。条件较好的状况下,农业水利工程中可以选择喷灌技术或滴灌技术。
        4.2加强节水灌溉系统的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单单从技术层面出发,关键是做好该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后续管理工作。在今后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节水灌溉系统的管理,良好的管理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延长各项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动态进行合理的优化,减少外部因素对水利工程运行产生的影响,这样能够取得很好的节水灌溉效果。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强节水措施的设计,认真观察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条件、地理环境,通过对农田的实际种植环境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确保整个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因地制宜的开展节水灌溉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灌溉工程的节能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作用和经济效用。最后要做好整个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通过对节水灌溉系统进行有效的完善和管理,加强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改善诸多不合理问题,能够取得很好的灌溉效果。
        4.3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最少的水资源,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的目的。为了保证淡水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灌溉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这也是促进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最终在保证农业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能够满足农作物整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
        结语
        在构建集约型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当前农业水利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积极采用和引入先进的节水技术,提升灌溉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曼.对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9,(23):312-313.
        [2]孙宏伟.浅谈我国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2):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