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下渠道防渗技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章通过对渠道防渗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现状探讨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设计特点与实际应用。
关键词:渠道防渗;防渗技术;水利工程;设计特点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诸多的技术利用为提升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防渗技术的利用对施工安全以及社会发展影响很大,目前部分防渗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环节存在不科学的情况,需要对不同的施工材料选择相应的防渗技术,一旦出现渗漏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1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意义
第一,实施渠道的科学优化,最终完成节水目标。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可以得知,应用渠道防渗措施之后,项目建设投资费用显著降低,引水规模得到了合理控制,不但能够节省项目维修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费用,与此同时还缩减了渠道土方工程占据的地面空间。第二,有效规避耕地盐碱化问题。部分水利工程中由于出现严重的渠道渗漏,使得周边农田的地下水位持续上涨,大多数灌溉区域已经初现盐碱化端倪,对其实施渠道防渗处理之后,此种现象得到了良好控制。第三,避免渠道水源受到污染。修建防渗渠道之后,能够将渠道水源与地下水和周边土壤实施有效隔离,进而避免有害物质混入到渠水中。第四,抵御冲刷,防止渠道淤积。对于水利工程中存在较大纵坡的区域,在进行渠道建设的时候对于抵御冲击的能力和防渗性能要求较高,采取渠道防渗措施之后,断面的粗糙程度显著降低,此时该部分流速会随之增大,淤堵的概率随之降低。第五,节省排水工程施工费用。对于水利工程周边的潮湿土地来说,如果没有修建防渗渠道,地下水位势必会逐渐上升,久而久之就会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农民后续的耕种作业。修建防渗渠道之后,地下水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排水工程的修建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就能够节省下来,用于其他环节的建设施工。
2农田水利中渠道渗漏的原因分析
2.1环境原因导致渠道渗漏现象发生
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发生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如动物的活动现象、降水量等,都能够为渠道带来渗水的隐患。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渗漏现象不但给工作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给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技术运用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2施工因素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渠道防渗材料主要采用混凝土,其特点是耐久性强、糙率小、强度高且防渗效果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没有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如果原材料的采购环节不能够得到严格控制,那么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受到非常消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工程在材料把控上出于成本的考虑因素并不十分严格,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埋下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其次,配比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区别于普通建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防渗有了更高要求,配比环节不重视,会导致混凝土不能满足防渗方面的需求;最后,缺乏后续的养护和收面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仅仅是针对实施过程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后期养护工作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局面。
2.3冻胀反应引发的渗漏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土壤中含水量较高,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且低于零度以下,土层内部中的水分会遇冷冻结,发生冻胀反应,整体体积变大,此时冻住的水体结构会对混凝土产生作用力,混凝土土板材料在此种作用力下会出现位移,偏离原有位置,导致该部分发生渗漏。
3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技术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
3.1沥青防渗施工技术
在当前的渠道防渗漏水利施工中,沥青防渗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该技术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法、埋藏式沥青薄膜法、沥青席法,通过沥青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对渠道渗漏部位进行填堵,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沥青防渗施工技术的不同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沥青混凝土法。该方法把砂、碎砾石、沥青等材料加热,然后通过不断捣压、搅拌形成粘合性强、耐用持久、理化性能稳定的防渗材料,在施工期间可以对防护面厚度调整。其次,沥青席法。该方法主要在石棉毡、麻布、苇席等材料上涂抹沥青,然后制成卷材,可以在施工期间进行铺设,这样就有效提升了渠道防渗效果。对于该方法的利用,铺设的过程中对接缝处要加强重视,主要是用沥青有效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缝隙造成渠道渗漏。最后,埋藏式沥青膜法。该方法是把渠道的底部压实,施工人员会在表面撒一层水,之后会使用机器在表面喷洒热沥青,用沥青保护膜进行覆盖,起到更加有效的防渗漏效果。施工要点在保护膜上铺设一层素土,其作用在于可以防止沥青破坏或老化。
3.2水泥以及土料防渗技术的应用
在渠道发生渗水现象后运用水泥以及土料防渗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渗水现象再次发生。并且土料和水泥是非常常见的材料,可以实现就地取材,能够有效地减少防渗运用的资金成本。但是运用水泥和土料防渗技术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会导致土料和水泥逐渐失去防渗的运用效果,因此,较长时间运用土料以及水泥防渗技术不能满足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需求,并且在天气偏冷的地区中很少运用水泥以及土料防渗技术,更多的适用于气温温和的地区中,或者在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渠道中运用水泥以及防渗技术会更加有效。在运用水泥以及土料防渗技术时,应针对渠道周围的树根以及土壤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水泥和土料的原材料进行合理判断,只有运用最为合适的原材料才能够保证渠道防渗效果。
3.3砌石防渗
石料是砌石防渗技术应用的主要原材料,从结构形式上主要包含有护面式、挡土墙式两种;从砌石防渗原料取材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其对水流等的冲击较为明显,且抗冲刷能力强,因此主要表现为持久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由于原材料的使用强度相对较大,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从抗冻性上分析,其优于一般的土料及水泥土料。由于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只要石料相对丰富就可选择使用。但由于施工机械化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砌筑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应用相对难以控制。
3.4膜料渠道防渗技术
此种技术具体是指使用不透水的膜料,作为工程的防渗层,将其铺设在水利渠床上,以此达到防渗的目的。此种技术施工难度较低,技术适应性强,无需耗费过多应用成本,且防渗漏效果显著。但是该技术由于自身材料尚存在一定缺陷,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差,不够稳定。施工期间,膜层必须要保持完整,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膜料防渗技术要领。在渠道开挖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要开展渠道平整作业,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现场的清理工作,树皮和杂草等异物应全部清除干净。技术人员在铺设渠道上下游位置的膜料时,要注意褶皱的预留,以便有效提升其抗冲击性能,避免渗漏。一般来说,搭接过程中预留的重叠部分的参数要严格控制,最大不得超过10cm。该项技术属于新型渠道防渗技术的一种,当前在行业内的应用频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利事业的进步,防渗漏技术的发展为水利工程质量提升起到保障作用。不论是河堤还是农田水利工程,如果防渗施工质量不达标,会存在一定的渗漏危险,影响工程的效用和社会发展,所以需要做好设计和施工,在工程完工之后要加强巡视,做好记录,及时对渗漏情况上报和进行技术处理,这样就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曹朝阳,刘福鼎.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及衬砌的设计施工[J].农业与技术,2015,35(16):56.
[2]陈贞.浅析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229.
[3]刘学军.试论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及衬砌的设计[J].农村科学实验,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