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下车库使用加强膨胀带代替后浇带的工程应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柴德全1 赵怡2
[导读]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3条?? 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
        摘要:《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3条?? 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非沉降后浇带可在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28d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待两侧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再浇筑。膨胀加强带一般按照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设置。膨胀加强带应在其两侧用密孔钢(板)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式、间歇式与后浇式等形式。本文主要讨论的加强膨胀带为连续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加强膨胀带通常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为由膨胀剂或膨胀水泥配制的自应力为0.2-1.0MPa的混凝土。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连续式膨胀加强带、补偿收缩混凝土。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及城市空间规划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承担了人防、消防水池、配电、二次供水等功能空间,部分功能空间不允许或不宜设置后浇带;同时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章程要求,模板及支撑体系需要较长周期内才可拆除。使用加强膨胀带代替后浇带,在保证特别功能空间、工程质量、材料周转及工期成本控制有积极意义。
一、地下车库后浇带设置的依据、施工要求及常见质量问题
        1、地下车库后浇带设置的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
        2、后浇带设置部位的局限性:地下车库内部设有人防、消防水池、供水泵房等功能空间,部分功能空间对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有特殊要求,不宜设置后浇带。例如《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库、水封井、防毒井、防暴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应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
        3、后浇带施工阶段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规定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后浇带主体结构封顶后才可封闭。一般占用周期为6个月以上,造成后浇带的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无法进行有效周转,由于后浇带的支撑体系为整垮设置,其模板及脚手架占总体周转材料的10-15%,由此造成的租赁费的增加影响工程建设成本。
        4、地下车库后浇带常见质量问题:裸露钢筋防护不到位产生严重锈蚀影响结构安全;预留止水带老化破损带或者止水钢板锈蚀影响防水效果;由于不均匀沉降、温度效应、混凝土接茬位置处理不到位、防水层拉裂等因素造成后浇带部位结构裂缝、渗水等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影响居住体验,导致业主投诉。
二、加强膨胀带设置依据原则及应用优势
        1、加强膨胀带设置依据原则:《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设计原则: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膨胀加强带一般按照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设置。
        2、加强膨胀带的适用范围要求:补偿收缩混凝土宜用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接缝填充、采取连续施工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

以钙矾石作为膨胀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得用于长期处于环境温度高于80℃的钢筋混凝土工程。
        3、加强膨胀带的混凝土质量要求: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质量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限制膨胀率、抗渗等级和耐久性技术指标。
        4、设置加强膨胀带的工程应用原则:加强膨胀带设置除满足技术规程外,尚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布置,加强膨胀带设置尚需避开特殊的功能去区间,例如消防水池等对刚性防水混凝土整体性要求严格区间。后浇式加强膨胀带需要远离单体工程周边1.5米-2.0米,避免影响单体外墙脚手架搭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有“抗”与“放”两种措施。加强膨胀带属“抗”,后浇带方式属于“放”,加强膨胀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
        5、设置加强膨胀带的工程应用优势:相比较后浇带,连续性浇筑的加强膨胀带,减少了施工缝,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地下车库,保证了刚性防水的使用功能。连续式加强膨胀带的支撑体系不需要单独搭设,周转材料可有效周转使用,降低工程成本。省略了后续处理钢筋、止水板、二次浇筑等工序,节省了工期和成本。
三、设置加强膨胀带的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1、设置加强膨胀带的流程:加强膨胀带按照规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便于指导现场施工原则设置,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纸中进行明确。如总包单位对此方案由优化提议,可书面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后,由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2、加强膨胀带设计质量控制要点: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加强膨胀带商混的标号及各类参数,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对配筋间距、浇筑方式亦需做出明确说明。
        3、加强膨胀带浇筑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例如挡浆网要通长连续设置,严格区分膨胀混凝土与加强膨胀混凝浇筑位置及时间间隔。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部位应清理干净。当施工中因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先在其上铺没30~50mm厚的同配合比无粗骨料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水平构件应在终凝前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三次抹压。
        4、加强膨胀带养护质量控制要点: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d。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结构构件及外界环境制定养护方案。例如在常温施工时,水平构件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而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间应延至7d以上, 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再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
四、结束语
加强膨胀带作为一种新的施工工艺代替后浇带,在工程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特别针对一些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空间保证了结构整体性。专业人员可利用新的工艺,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
(3)《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