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莹
[导读] 对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顺利引进BIM技术提供参考,从而为BIM技术的推广创造更多的空间。
        摘要:对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顺利引进BIM技术提供参考,从而为BIM技术的推广创造更多的空间。
        关键字:装配式建筑;BIM技术;运用
        导言
        装配式建筑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为建筑工程提前竣工奠定了基础,还减轻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设计压力和工作负担。为工作人员营造了更优良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打下稳定并牢固的基础。由此可见做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企业应当尽快解决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融合问题。通过先进的BIM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消耗,为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研发的一种技术,能够将数据信息直接转化成直观的三维模型,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带来很多的好处,还能通过自身的信息整理功能将装配式建筑所需的原料规格及数量计算出来,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难度,同时为企业提前做好原料采购工作提供了依据,切实提高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整体工作效率,为缩短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奠定基础。BIM技术又叫做建筑信息模型,顾名思义它能够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数据化,提高了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改变了建筑工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对接存在偏差的情况,为对接准确度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某装配式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在研发出设计方案后将详细的数据输入到相关设备中,然后通过BIM技术合成出了预期的装配式建筑模型,然后通过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探讨与交流,确定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最终的施工方案,实现了实际建筑与预期建筑无偏差施工,增加了该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其他企业顺利引入BIM技术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帮助。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构件的施工流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略有不同,就技术难度而言,装配式工程的技术难度更高,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构件安装顺序冲突、构件位置配装等。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装中,常出现钢筋打架、套筒位置对中困难等问题,不能通过传统的施工办法进行处理,需要重新调整构件的安装顺序。在信息化技术和建筑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中各个参建方的协同运作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暖通、强弱电等机电控制专业的碰撞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CAD图纸所反映,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管线打架、构件位置和孔洞位置偏差等问题,必然会造成返工,大幅度增加造价。BIM技术通过BIM模型可在前期检查管线碰撞问题和构件碰撞问题,设计图纸更为直观,且能够纳入时间等要素信息。
        2.2BIM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与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更高,工期更短。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的间接成本。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可利用BIM技术对各个作业面排出施工进度计划表,同时利用BIM模型以及现场监控设备实时调控、管理施工过程。在施工组织、场地布置方面,应该合理考虑到装配式构件的安装需求,有效穿插装配工序,优化技术间隔,并对关键部位、关键节点进行施工模拟,科学地编制、指导施工进度计划。建议利用BIM技术将施工计划分解到单独的环节、工作面,突出材料消耗、劳动力消耗和设备占用情况。从客观角度看,BIM技术在进度管理方面的应用实现了进度管理信息化。管理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场地的动态调整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要堆放装配式预制构件,导致场地内人员、设备、材料的周转困难。

利用BIM技术三维模拟施工场地,使施工人员、现场负责人更清晰地观察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动态地布置施工现场,以提高现场的周转效率,达到促进施工的目的。
        2.3 BIM技术在构件管控方面的应用
        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关系着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装配式工程可充分地利用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RFID技术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的缩写,通过RFID技术能够有效传递工程中构件的生产信息,同时将相关信息整合在BIM技术平台中,最终达到提高装配式工程构件管控水平的目的,使施工管理人员能够追溯构件生产、运输、仓储、安装的全过程。在技术的支撑下,施工全过程都可在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管下将构件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等写入RFID标签后,可根据BIM技术或者现场图纸判断构件安装位置的正确性,尽快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堆放对于劳动力的消耗以及施工效率的影响尤其突出,利用RFID技术+BIM技术,施工人员可在构件出厂后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缩短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运送距离。
        2.4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动态化全方位管理
        BIM技术能够通过自身的相关功能实现动态化全方位管理施工场地的目标,因为BIM技术能够借助相关的数据信息建立与施工对象的联系,这种联系将实际的施工情况传达到相关设备中,BIM技术通过这些设备中的信息合成实际施工的三维模型,为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监督施工进度提供直观的信息。除此之外BIM技术还能够通过动态化全方位的管理计算出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提供帮助。
        2.5通过三维模型及时改进施工设计方案
        BIM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合成装配式建筑的预期模型,并能够通过相关功能管控施工过程,这也就意味着BIM技术不仅能为工作人员监督施工情况提供帮助,还能够为改进施工方案提供建议和参考。以某装配式建筑为例,该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实际施工情况的监测,经常发现实际施工与预期模型之间的偏差,然后通过报警方式提醒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将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然后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改进,最终确保了工程建筑符合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想法,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与BIM技术的融合。
        2.6精准高效的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和管理任务
        BIM技术除了能够动态化全方位的监督实际施工情况外,还能够为预制构件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帮助。因为BIM技术能够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预制构件的标准和规格,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和设计难度,同时提高了预制构件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并规范了预制构件的管理过程,为相关人员顺利采购装配式建筑的原材料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BIM技术还能够存储预制构件的相关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购置信息,避免了资金的过多投入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业者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掌握BIM技术在施工准备、现场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施工中不断调整BIM技术的应用,以满足装配式工程施工在工期、质量、造价等管理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敬耀辉,杨丹萍,施航.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02):154-155.
        [2]薛国龙.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04):18-19.
        [3]周文.探究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2):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