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1导言
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筑工程项目数量逐步增长,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在迎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新的施工技术,有利于维护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功能强大,可避免建筑物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影响稳定性。在应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候,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2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如今后浇带技术的使用范围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建筑结构的实际尺寸,控制好结构的最大间距,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结构平面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借助后浇带技术来进行应对,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应对温度收缩和墙体裂缝等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建筑能够划分成主体房和非主体房两个部分,而且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如今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的含水量小于 3%。不过在这个时期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需要协调好压力差和浇筑时间,减少沉降给施工造成的影响,并且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仔细地分析存在的温度因素,要是温度过高,整体的建筑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进而出现膨胀的情况,要是温度减小,整体的建筑也会因为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的情况,如此高层建筑墙体比较容易产生裂缝的情况,要想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个问题,就需要借助后浇带技术来控制由于温度使得建筑产生的收缩力,这样也能够显著提升高层建筑的抗温能力。
3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原则
3.1 后浇带的设置
对于后浇带的设置属于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要想能够更好地借助后浇带技术来应对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是否建筑物中存在的约束力,释放约束压力之后可以有效地把混凝土填充到混凝土膨胀的部分,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物的抗压能力。由于建筑物设计规模和设计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建筑项目对于后浇带的设置也有所不同,要想可以更好地保障后浇带施工效果,就需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严格参考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标准开展操作,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3.2 后浇带技术的设计
如今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的基础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在建筑设计时期对于后浇带技术的使用需要把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基础设计进行区分,建筑项目施工时期需要增强对于建筑物沉降率的重视,在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最开始需要仔细地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之后掌握建筑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存在的各种施工需求,严格参考建筑项目的考察结果完成后浇带技术设计工作。在这个时期,建筑项目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得到施工单位的许可,等到许可之后再正确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处理。
3.3 后浇带技术施工时期的距离问题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对于后浇带技术的使用需要控制好存在的距离问题,其中距离问题包括:①需要控制好施工部位的距离,使得相邻的施工部位保留一段合理的距离;②需要参考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具体的施工宽度,而且需要把建筑时期结构构造的相关需求当作基础,正确进行调整,确保可以满足存在的各种需求;③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保障梁板上的受力钢筋处于一个畅通的状态,不会产生中间断开或者是纠缠到一块的情况,给之后的各项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在后浇带梁板上正确设置小斜缝,斜缝的大小需要满足后浇带梁板和建筑项目施工存在的各种需求。
3.4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受力问题
后浇带建筑位置需要高度重视受力较小的建筑结构,其中包括建筑物的梁板位置和弯点附近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后浇带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断面问题,要想降低断面造成的影响,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来开展加固工作,避免产生直缝的情况。
4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 支设模板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模板的支设工作,但是在支设模板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垃圾清理工作,避免范围内的杂物影响后浇带的施工,导致后浇带效果无法达成。模板安装需要按照设计文件或者施工方案的标准来执行,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的把控工作,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后浇带的稳定性,避免后期因为侧向压力的问题导致模板产生移动问题,施工人员在安装阶段需要注意做好模板的固定工作。模板固定之后还需要对钢筋进行绑扎,而且为了方便后需施工操作的开展,施工人员需要在上方预留一定的孔洞,其中孔间距应保证在 5m 作业,而孔直径也需要控制在 0.6m 与 0.7m 之间。
4.2 结构混凝土浇筑
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存在质量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浇筑施工,合理控制浇筑厚度,确保后浇带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确保人员按要求将混凝土振捣到位,避免出现材料密实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振捣力度,避免对之前加装的模板造成破坏,尤其在垂直施工缝处,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振捣质量,以提升混凝土浇筑效果。
4.3 垂直施工缝处理
垂直施工缝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以避免对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影响。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模板类型选择不同的缝隙处理方式。对于钢丝网模板,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将结构中存在的杂物清洗干净。当混凝土凝固且强度符合要求之后,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钢丝网拆除并对施工缝进行清洁处理。对于木模板,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凿毛处理这种方法尽快将应用的目标清除。同时,针对垂直施工缝中存在的杂物或蜂窝等异物,工作人员需要尽快清除干净,避免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施工之前,施工缝隙中的异物需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处理,确保不会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后浇带的选型和保留时间需要根据设计或方案要求来执行,避免盲目施工产生较大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浇筑质量,过程中需要保持表明湿润,分层开展浇筑施工时需要注意把控每一层的施工质量,注意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操作时应按照从两边往中间的模式开展。其次,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注意做好检测施工缝底部模板状态的工作,及时发现模板异常情况,必要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解决模板存在的隐患。最后,技术人员应该在过程中做好质量检查工程,施工完成后也需要对整体完成情况进行检测,避免出现偏差较大等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5结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属于高层建筑的重要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浇筑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能够更好地显示出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效果,就需要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选择合理的措施,确保可以有效地改进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鹏.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96+199.
[2]金虎.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19-20.
[3]刘晓霞.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9):49-50.
[4]王鸿玲.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