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油厂联合站卸油台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通过对采油厂装卸油台现场检查与现行有关规范的比较,作者发现采油厂装卸油台运行上存在一些共性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本文主要从原油装卸油台日常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中,分析原因,提出应当如何加强卸油台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装卸油台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0 引言
原油装卸油作业过程一直是油气生产过程中危险环节之一,从装卸油火灾爆炸事故来看,违章操作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突出矛盾。从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采油厂装卸油台的安全管理上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违章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爆炸、燃烧等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因此,分析装卸油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违章现象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对提高装卸油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采油厂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装卸油台现状
目前,采油厂装卸油台主要承担罐车装油、罐车拉运的原油卸放功能。原油装卸过程普遍采用开放式受油,罐车装油时直接在罐车顶部人孔处受油,卸放原油时通过罐车放油管直接在卸油台受油口处喷溅式排放,装卸作业过程中均有大量油气挥发,且部分单井常压储油罐也是敞口运行,一旦在这些场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
2 存在问题
在装卸油台的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装卸油作业中违章行为频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措施缺失等。
2.1 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2.1.1静电装置
静电接地不可忽视。从有关资料反映如果汽车油槽车未接地就进行装卸作业,油罐体可带10kV以上的电压。所以罐车卸油过程前,必须连接导放静电接地,并检查连接合格后方可放油。但在检查中发现如下隐患问题:防静电接地电阻未经检测或接地电阻大于10Ω;卸油缓冲罐无接地,接地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装卸油泵和输油管线未做防静电接地或损坏;导放静电装置的接地损坏;导放静电接地卡子有油污、罐车接地点处未打磨,接触不良等。
2.1.2 装卸油罐车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油罐车存在如下安全隐患:油罐车安全设施不齐全或损坏;拉油罐车排气管阻火器损坏或未关闭;车辆排气管破裂;罐车附件损坏或未检测;油罐车排气管未安装阻火器;
2.1.3装卸油台
装卸油台设施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常见为:装卸油台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不合格;卸油台鹤管间距离小于4m;受油口鹤管与卸油缓冲罐距离小于5m;卸油缓冲罐受油口完全敞开,无应急切断闸门;装油鹤管导流胶管未使用带有铜丝的防静电材料胶管;装油鹤管导流胶管无法插入到拉油罐车底部;装卸油台电气设备未做好防爆措施等。
2.2常见违章操作行为
违章操作行为是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隐患问题,若不对违章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装卸油作业过程中,常见以下几种违章行为:作业人员未穿防静电工服和鞋;作业人员携带打火机等火种进入防爆区,或在防爆区内接打手机;装卸油过程中未接导放静电仪或在未导通的情况下直接作业;装卸油作业前车辆未熄火;罐车卸油过程中,驾驶员离开驾驶室,卸油现场无岗位人员监护;装油后没有按照操作规程静止一段时间,车辆立即启动;装卸油时,罐车排气管阻火器未关闭 。
2.3管理缺陷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装卸油台在安全管理问题上常见以下几种缺陷:场区内无安全警示标志;原油装卸区未制定防火防爆制度,应急措施等;未设置严禁烟火标志;原油装卸现场无人体导放静电装置;拉油车辆无道路运输(危货运输)证;驾驶员无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押运员无相关资格证件;装卸油车辆无序停放,场内无应急通道等。
3 原因分析
3.1工艺落后,建设标准低
目前,一些单位卸油台投产时间长,与现行标准存在很大差距;设备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超期服役。如卸油台缓冲罐无应急切断闸门。都不符合现行标准设计要求和安全规范,距离本质安全仍有较大差距。
3.2 安全责任意识差,责任不落实
领导安全责任意识差,安全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说明干部管理层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理念,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就违章指挥。而此时员工也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操作。
“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一些单位HSE管理工作属于被动式管理,基层站点对岗位风险辨识、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隐患排查等工作仍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照抄照搬,很多风险在识别中被忽略,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3 安全监管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从装卸油台的安全管理来看,危险危害因素没有排查,风险控制措施没有制定等管理制度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员工现场装卸油作业过程存在随意性不安操作规程操作,说明装卸油台的安全监管是不足的。
同时,安全监督检查就是查事故隐患,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监督现场操作合规性等,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违章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也流于形式,安全检查走过场,隐患整改不及时。
3.4 安全培训教育不足,操作技能水平低
违章现象的频繁发生,表明了岗位员工在操作中存在习惯性违章或有章不循现象,说明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差,不注意安全,安全技能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到位。而基层培训教育时只重形式不重效果,重视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不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因此现场操作中自选动作多,造成了现场违章行为的频发,员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安全发展的形势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安全投入,消除安全隐患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首先必须加大投入,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补足历史欠账,重点解决卸放原油时通过罐车放油管直接在卸油台受油口处喷溅式排放,装卸作业过程中均有大量油气挥发;装油鹤管不能深入到罐底;装油鹤管与缓冲罐距离不足,从根本上治理装卸油台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落实风险辨识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同时,严格认真执行工程项目“三同时”规定,避免隐患整改同时出现新的隐患问题。逐步实现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保证装卸油台的安全平稳运行。
4.2 抓实岗位HSE培训工作,提高安全操作水平
消除岗位人员操作违章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现场实际培训工作,规范员工在任何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不出现自选动作,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工艺操作规程标准和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抓实岗位HSE培训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练兵,应将操作规程标准和事故应急预案以可视化视觉效果的形式,向操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4.3 建议梳理、评审现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建议以《陆上油气田集输安全规范》等标准规范,完善本单位卸油台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让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更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人员学习、掌握和执行,使员工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4.4 建议改进卸油台卸油工艺,将原开放式卸油改造为密闭式卸油方式
长期以来,卸油台普遍采用罐车放油胶管直接与卸油口处喷溅开放式卸油, 因其卸油过程中的油气的挥发,直接影响操作员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增加了卸油台自身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卸油过程中的本质安全,建议配套完善密闭卸油工艺,将原来的输油胶管与卸油口的插入方式改为金属管固定连接,并在油罐车卸油口采用快速接口的方法实现密闭卸油。
5 结论
目前,采油厂装卸油台点多,作业频次大,易燃易爆,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各单位要落实直线管理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从隐患整改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抓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推行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可靠控制措施;创新安全检查思路,监督、考核标准规范;健全激励机制,倡导积极主动的预防式管理等方面入手,强化装卸油生产作业过程的受控管理,提高HSE管理水平,确保采油厂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规范》
2、SY/T6320-2008《陆上油气田集输安全规范》
3、SY 5984-2007 《油(气)田容器、管道、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范》
4、SY/T5225-200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
作者简介 :张海涛,出生年月:1966年9月,性别:男,籍贯:河南省禹州市。工作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建筑审核室,职称:安全工程师,学历:成本,专业方向: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