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健全了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在原有的监测基础上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各个环境监测站对当地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环境质量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相关政府的环境机构还定时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工作。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处理分析
引言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进步导致了专业环境监测人员的匮乏,设备齐全的分析实验室对我国检测网络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很有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源,然而环境监测实验室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很有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1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特征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种类基本是由废水、废气、包装灌装固废、药品残渣、有毒有害化学制剂等构成。除了有些自动检测及噪声监测项目外,大部分检测项目基本都会有废水污染问题存在。实验室废水主要包含多余样品、大量洗涤水、失效储备液和洗液等。此类废水中有常见的有机物、有害微生物、重金属及氰化物、甚至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特征而言,应当立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职能作用及实际的监测项目展开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负责分析环境质量、各类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及固体污染物中的污染因子,监测分析中涉及到各类化学试剂的使用,且因监测项目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排放物质。其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种类多、浓度高、治理少、排放总量较少等四点。
2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分析
2.1重视程度不足
实验室污染物种类多但数量少,因此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在以往检测实验中,完成后直接将残液、残留样品排放到下水管道,或者将化学试剂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进入环境后就会产生污染。部分实验室虽然按照规定设置了废液缸,但缺少缸满后的处理措施,因此废液缸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2废气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通过化学手段进行环境分析,因而无法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废气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废气的产生势必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大部分的废气中夹杂着有害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废气中不仅包含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还具有挥发性。由于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空间的限制,如果浓度较强的废气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那么便可能会对监测人员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2.3经费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加块,性能显著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及时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更新,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保证各类污染物样本试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经费有限,难以及时更换实验室各类设备仪器,无法采购各类化学试剂。
3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的处理分析
3.1加强环境监测
首先认识到污染物处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污染防治意识,上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分析各类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和防治措施,提高检测技术的规范性。其次要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制度,采用监测巡查、同步监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对工作人员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形成。最后完善污染物管理体系,以ISO14001管理要求和理念为依据,针对实验室进行全面分析,完善监测流程和规范文件。
3.2废气污染物处理
实验室要根据各项样本检测结果,不断优化试验操作流程,并以书面形式规范试验流程,降低人为因素对废气污染物产生量的影响。各处检测实验室要配置消化炉、排气柜等装置,在检测到废气污染物时,第一时间对废气进行收集、处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如果产生的废气是有毒气体,要额外配置气体燃烧装置等特殊装置,对有毒废气进行处理。
受经费因素限制,如果实验室无法全面配置各类废气处理装置,要将废气进行分类密封储存,定期送至相关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3.3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力度
要想将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工作妥善落实,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加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环境监测实验室资金预算过程中,需要将废水、废气等分类处理设备需求的资金充分考虑在内,或是在监测收费时直接提取一定比例的处理费用,将其投入到污染物处理之中,从而使实验室在工作期间,便可在这笔经费的运用下,妥善处理废弃污染物,有效降低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程度。
3.4加强对实验室的清洁分析和清洁操作的推广工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标准严格执行,从各个角度着手,把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充分落实到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不仅进行全面的清洁分析工作,而且还要开展合理的清洁操作,从而达到实验室节能①应用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分析环境监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根据监测的标准、监测的目的、实际监测的环境来选择合理的方法,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该在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另外还要考虑到监测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污染最小的就是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②使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数量不大,但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其成分和危害不同,根据实验室污染物的性质和状态不同,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进行合理处置,杜绝二次污染。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应将污染物采取分类并及时回收,将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不同的回收瓶中,并交由具体负责人员妥善集中保管,后交专业的单位合理处置。
3.5分类收集,避免发生二次污染
在处理实验室废弃物时,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性状,分类收集,避免废弃物混合而发生二次污染。实验室废水应以规范的容器进行分类收集,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后续处理。若试验中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法处理废液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若废液中有机溶剂成分较多,可以利用溶剂萃取法将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利用焚烧法进行处理;对于微生物实验之后的剩余细菌、微生物等,均需要高温灭菌后再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细菌污染。已有研究表明,一般的实验室废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再采用膜处理技术,其排放的废水处理液已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出水水质。对氰化物、联苯胺等剧毒污染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集中处理。同时,新建的实验室应当优先考虑在市政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选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实验室废水处理达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6加强环保意识
环境监测实验室造成的污染要得到根本的预防,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检测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利用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进行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站要对保护环境引起高度的重视,利用专业的理念和科学的手段进行工作重点的转移,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降低和缩小实验室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监测实验室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社会对于环境的要求,积极配合相关政府机构,立足于现实进行合理性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实验室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点和可能性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利用专业的人员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另外,环境监测实验室也要积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使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且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将环保意识带入到工作当中去,进一步减少实验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结语
由于环境监测常会与各类实验样本接触,个别样本分析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废弃污染物向外排放,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具体工作期间就必须不断优化、创新监测方法,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室排放的污染物,进而有效控制并减少实验室污染物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李冰.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6).
[2]黄艳.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及预防研究[J].低碳世界,2017(19):22-23.